牆外文摘:中國攻台,要有就是一個大動作
2021年10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端傳媒》發表日本記者竹內誠一郎訪談《吳國光專訪(上):新的世界秩序下,戰爭可能性在增強》,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教授吳國光在訪談中認為,中國過去這兩年在香港的動作,實際上就是對美國霸權的一個挑戰。但是問題在於這個案例比較奇特,因為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下的一部分,所以中國的挑戰是曖昧的。這樣一種比較微妙的情況,同樣會出現在台灣。
吳國光認為,從政治方面來看,感覺中國不會在近期內採取對台灣的蠶食動作。對台灣的外島採取軍事行動,政治代價和經濟代價都是很大的。如果一下子拿下台灣,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那樣它得到的東西非常大,可能也願意付出大的代價。中國佔領了台灣的話,日本很可能不得不接受成為中國的附庸國,要跟著中國走了,因為中國卡住了日本主要的海上生命線,包括能源、原材料的運輸,日本可能就沒有什麼選擇了。那種情況下,整個西太平洋都會為中國所主導。那麼這個收益不僅是拿到了台灣,而且是建立了中國在整個西太平洋、整個亞洲的霸權地位,而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也將消失:它在亞洲沒有了影響力,歐盟會更加與它離心離德,美國頂多只剩了個美洲,那就回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美國。為了這樣大的收益,哪怕那個時候西方國家都來制裁中國,中國可能也願意付這個代價。所以,中國對台的軍事動作應該不會是蠶食性的,而是要有就是一個大動作。
拜登主導全球經濟治理的「去中國化」?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拜登正在扭轉助長「中國模式」的兩個主義》,作者茉莉認為,
就在習近平洋洋得意吹噓「東升西降」之時,我們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是:誰幫助了專制中國的崛起?毫無疑問,正是今天積極「結盟抗中」的美國,在近幾十年裡以各種方式助長了中國的發展繁榮。目前人們已經認識到,美國過去友善的對華政策和「911」之後的反恐戰爭,都給中國提供了趁機崛起的條件。
作者認為,在外交政策方面,拜登政府改變了川普的「退群」和摧毀盟友關係的做法,力求與價值觀相同的西方國家結盟,展示了美國捍衛國際秩序、與中國的專制權力對抗的決心。在經濟方面,拜登政府遠離新自由主義,轉向將工人看作美國經濟首要利益群體。他簽署行政命令提高工人的薪水,逐步增加對教育、科學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過去,正是這一類投資使美國成為具有卓越地位的世界強國。在對華貿易方面,拜登政府甚至放大了川普的一些懲罰性舉措,並公開主導全球經濟治理的「去中國化」。在中國戰狼對自由世界惡意挑釁之時,美國在拜登總統的施政思路下,會迅速修復自己,迸發出更大的能量。
習近平沒有太多本錢不向美國求和?
台灣《新新聞》發表文章《習近平比拜登更需要拜習會,台灣會是擋路石嗎》,作者顧爾德認為,在戰略模糊方針下,華府沒有否認會出兵保衛台灣,讓北京投鼠忌器;但也因為沒有直接和北京正面對抗,讓華府保持轉圜空間可與北京談判。年底之前,正當拜登安排與和習近平對話之際,華府應該還是會在台灣問題上保持模糊空間。
那麼北京是否會利用這個模糊地帶在台灣問題上再進逼、包括又擴大軍演?作者認為,其實這涉及中國是否有步步進逼的本錢。表面上看起來,現在是拜登主動想和習近平見面,習近平甚至以「此刻不想離開中國」為由拒絕與拜登進行實體會面;不過審視中國處境,習近平其實也急著想緩和對美關係。美國目前經濟情況不差,相對的中國反而沒有那麼好。從恆大揭露的中國地產泡沬、可能牽動的金融系體系危機、甚至危及眾多靠「土地財政」渡日的地方政府;限電背後是中國能源困境;習近平一連串整肅私營大企業可能引發外資疑慮而撤資、危及人民幣穩定;此外,民間投資不足讓經濟缺乏動能的問題嚴重。此刻,北京更想藉與美國解除貿易障礙來緩解這許多令習近平頭疼的經濟問題。此外,習近平近來連續發動政治整肅,包括政法系體的孫立軍、傅政華等落馬,都透露出在二十大習近平順利繼任前,中共內部政治情勢不穩。其實習近平沒有太多本錢不向美國求和。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