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中政經摩擦 克制態度能否帶來出路?
2020年10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澳洲迅速控制和中國之間的人員往來,並且迅速實施外國投資管制。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將外國投資審查門檻降至0澳元。
澳洲情报和安全聯合委員會主席安德魯‧哈斯蒂(Andrew Hastie)在接受墨爾本《時代報》採訪時曾指出此舉是為了防止「外國國有企業違反我們的國家利益」。哈斯蒂是著名的自由黨對華強硬派議員,曾將中國共產黨比喻為德國納粹。
澳洲以空前的力度審查外國投資,阻止外國資金進入包括通信、科技、能源、重要基建和國防項目中。
澳洲是五眼聯盟中繼美國之後第一個全面禁止中國通信巨頭華為進入本國5G市場的國家。分析普遍認為,澳洲此举意在防止中國利用疫情期間經濟下行的機會大肆購入本國資產、染指敏感項目。
貿易成為兩國交鋒的戰場
澳洲总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4月建議世界衞生組織以「武器核查人員」一樣的力度來調查新冠疫情的起因。
儘管澳洲政府多次強調這樣的提議並非針對中國,但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反復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並將其作為自己競選連任的政治籌碼之後,中國對於任何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的說法都予以強烈回擊。
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在接受《澳洲金融评論報》採訪時公開威脅稱,如果澳洲继续推進調查,中國民眾可能會抵制澳洲产品或不再到澳洲旅行。
威脅發出不久後,澳洲对华出口的農產品遭受了第一波衝擊。今年5月,中國以傾銷為由宣佈對澳洲大麦征收的關稅激增至80%。幾天後,四家澳洲屠宰场的牛肉被禁止銷往中國,原因是標籤和衞生證明存在問題。
6月,服務貿易也開始受到打擊。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提醒中國遊客提高安全防範意識,不要前往澳洲旅游。同月,中國教育部發布2020年第一號留學預警,稱澳洲发生多起針對亞裔的歧視性事件,提醒留學生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
中國對於澳洲的经济制裁並未就此結束。中國商務部在8月的時候宣佈對澳洲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最新的貿易爭端傳聞是,10月中國私下要求企業停職進口澳洲煤炭和棉花。
政治制裁還是貿易摩擦?
位於西澳州的珀斯美亞研究中心(Perth USAsia Centre)研究室主任傑弗裡‧威爾遜(Dr Jeffrey Wilson)認為中國的制裁會給澳洲的产业造成影響。
他在該研究中心的部落格文章 中說:「中國對澳洲葡萄酒的貿易調查重複了近期對大麥的調查方式,在『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幌子下,本質上是政治制裁。」
昆士蘭科技大學從事中國相關的研究人員姜源對德國之聲表示,目前兩國之間的經貿摩擦還沒有升級為「制裁」。
他說:「兩國經貿關係完全沒有到制裁這一步,我覺得應該叫做摩擦更妥帖一點。相關的人員不能入境、相關公司所有財產都凍結掉,這叫制裁。但是,但是澳中之間是沒到這一步的。」
姜源還指出,受到衝擊的產業相對具有可替代性。
「比如說鐵礦石,中國一直沒有採取任何相關措施,因為鐵礦石除了澳洲之外,中國暫時沒有任何的一個可替代的進口來源國家。」
對於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在澳洲也引起了關注。
「作為對中國新一輪貿易制裁的回應,澳洲政府和行業已明確表示,它們無意對這些壓力作出回應。相反,他們打算向印尼和越南等新市場多元化發展,」 威爾遜在其部落格文章中寫道。
雙方言辭降溫
澳洲政府方面一直也在以低姿態回應中國方面的壓力。
教育部長丹‧特漢(Dan Tehan)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澳洲是國際學生的熱門目的地,並反對種族歧視,以此來反駁中國教育部的留學預警。
在農產品方面,農業部長大衛‧利特普勞德(David Littleproud)強調不會和中國打貿易戰,也不會進行報復。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也說會繼續就經貿問題游說北京。
莫裡森總理則是盡量淡化和中國方面的經貿矛盾,稱中國對於煤炭進口延期、實施配額是為了顧及本國行業和就業,這「並不罕見」。
姜源認為,雖然目前兩國貿易摩擦不斷,但是雙方已經開始有所克制。
他說:「當然,如果雙方在做出決定之前先知會對方一聲,加強溝通,我覺得就會有所緩和。我覺得現在已經在做這一步了,雙方都有所克制。特別是最近,前駐澳大使傅瑩提出兩國都需要表現出誠意和勇氣擺脫目前的困境,是來自北京善意的訊號。」
「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而不是像前段時間話語相對極端。畢竟在外事上,詞語就是子彈。」
澳洲外交貿易部的數據顯示,中國是澳洲最大的商品和服務雙邊貿易夥伴,佔對外貿易的27.4%。2019年,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520億澳元。
澳洲和中國在2015年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