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林視點:爭取非洲的賽跑
2015年7月2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末,美國總統歐巴馬帶領著一個龐大的經濟代表團來到東非。他此行首先拜訪肯亞,然後造訪非盟總部所在地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eba)。在奈洛比,他以主辦單位之一的身份見證了第一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舉行的企業家峰會。此外,他還簽署了一系列能夠讓美國企業更加簡便的對肯亞进行投資的合同。但歐巴馬已經來晚了。就在他對非洲進行國事訪問兩天前,中國人已經承諾向奈洛比提供1700萬美金,用於成立一所新的孔子學院,並為索馬利亞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以及重新修繕一座體育場。而這個體育場偏偏是歐巴馬於本周末發表講話的地方。
這一切都不是偶然,北京能夠借此向美國人表明,在和非洲國家成功合作的事宜上,誰才是一言九鼎的一方。北京很久以前就比華盛頓更早發現了礦產豐富的非洲有怎樣的價值。對於中國來說,非洲日益壯大的11億中產階級是中國產品的新市場。雙方僅去年的貿易額就達到2220億美元,是美非貿易額的三倍之多。
歐巴馬來晚了
偏偏是父親來自肯亞,在那裡還有家人的歐巴馬錯過了讓他的國家從非洲的繁榮中獲益,同時對它提供幫助的機會。去年,美國人才醒了過來,首次邀請所有非洲國家赴華盛頓出席非洲會議。就在這方面,他們也都未能搶佔先機。因為中國人和日本人多年來早就是這麼做的。此外,印度人和韓國人也早就美美的做起了非洲的生意。
對於歐巴馬來說,要想從非洲的崛起中獲益已經為時已晚。他的此次訪問只有意識形態上的價值,卻沒有什麼太大的經濟價值了。但作為美國第一屆黑人總統、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並眾望所歸的歐巴馬實際上從個人背景的角度上來說都應該更早的觸及這一話題。但是,歐巴馬在剛剛執政的幾年中迴避了非洲。讓非洲在他的個人行程表中出現的過程耗時太長。直到2013年夏天,他第二屆任期開始後不久,也就是5年後,歐巴馬才開始對非洲進行國事訪問。那時他拜訪了塞內加爾、坦桑尼亞和南非。
碌碌無為
在他的第二屆任期,歐巴馬本來可以努力趕上,而現在這已經可以成為他任期內的一大敗筆。尤其是在非洲對美國的未來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的背景下,人們不僅要問,為什麼他沒有更早、更多的關注這些話題。因為那些他信誓旦旦推出的項目直到今日還沒有成功:這包括"非洲電力"(Power Africa)-一個為非洲大陸供電的項目,以及承諾讓非洲產品在對美貿易中享受稅務優惠的《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
政府已經無法提供幫助。很明顯,企業有自己更願意做的事情。這其中也有體制上的原因。美國經濟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無法像中國或者印度那樣為非洲提供幫助--除了在與石油有關的基礎設施方面。但在橋樑、街道、鐵路、港口和水電站方面,亞洲的企業更在行,因為它們正在自己的國家中從事著同樣的建設項目。北京方面出於政治考量願意為這些項目融資。中國企業能夠迅速的、毫不拖泥帶水的帶來資金。
來自亞洲的實用方案
除此以外,與美國不同,能讓北京從中受益的是它與非洲的關係並不受歷史的不良影響。而美國因為自身奴隸黑人的歷史,從一開始就處於防守的狀態。此外,中國和印度出於自身的發展經驗,對一個發展中國家所要面臨的問題瞭如指掌,非洲国家也要面對同樣的問題。所以,它們已經準備好了實際的解決方案。與西方國家的做法不同,北京不會把民主進程作為提供援助的前提,無論人們是否看好這樣的做法。
不管怎樣,中國已經深入非洲。歐巴馬在伊朗和古巴的問題上雖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與亞洲國家相比他在非洲的成績實在乏善可陳。就連動作不是最快的歐洲人都比不過。50年後,如果非洲擔當起世界工廠的角色,並擁有龐大且樂於消費的中產階級,歷史學家們會驚訝,偏偏是歐巴馬錯過了與最後一個"新興大陸"開展合作的機會。
德國之聲專欄作家弗朗克‧澤林20年來生活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