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清零結束旅遊等服務業重拾信心 春運帶來新挑戰

2023年1月8日

隨著長達三年的清零政策結束,中國與旅遊、休閒相關的行業開始重拾信心。一些經濟學家也表示謹慎樂觀。然而,中國防疫政策的大轉彎導致疫情井噴,反過來也影響經濟的復甦。此外,中國目前還面臨春運加劇疫情的挑戰。

https://p.dw.com/p/4LsRj
官方估計,從1月7日開始的40天春運期間,中國的客流總量將接近21億人次
官方估計,從1月7日開始的40天春運期間,中國的客流總量將接近21億人次圖片來源: Li Bo/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3年1月5日,財新網發文稱,"2022年12月防疫措施進一步改善,帶動中國服務業景氣度在收縮區間邊際改善。1月5日公佈的2022年12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錄得48.0,高於11月1.3個百分點,但仍低於臨界點。"

該文稱,"防疫政策改善讓服務業市場信心回升,2022年12月服務業經營預期指數反彈至2021年8月來最高。企業普遍預期,疫情好轉和防控措施放寬,將會支撐銷售和經營活動回升。投資增加和政策扶持也被認為是可能驅動增長的因素。"

路透社援引洲際飯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企業事務與戰略關係官呂海清說,"我認為中國旅遊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他說,"儘管目前很難量化未來幾個月的復甦情況。但我們堅信,一旦大門打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路透社根據航班訊息提供商VariFlight的數據計算,12月30日,中國各航空公司在中國大陸營運了8126個客運航班,比一個月前猛增了190%,為新冠大流行前的70%。

中國官媒報導稱,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元旦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5271.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元旦節假日同期的42.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65.17億元,同比增長4.0%,恢復至2019年元旦節假日同期的35.1%。

清零政策下,中國的影院過去三年裡一再因疫情而被迫關閉
清零政策下,中國的影院過去三年裡一再因疫情而被迫關閉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對中國的電影院來說,一再因疫情而被迫關閉將成為歷史。各地影院都期待顧客重返大屏幕。根據中國電影票務平台茂業娛樂的數據,在過去六年中的四年裡,農歷新年的第一天都是影院票房最高的一天。業內期待今年的春節也將帶來可觀的票房收入。

接觸密集型的餐飲服務在疫情期間受到嚴重打擊。但由於網上訂單的增加,2022年已大幅恢復。根據路透社基於官方數據的計算結果。2022年的前11個月裡,中國餐飲業的收入整體上恢復了近95%。

春運將使農村地區面臨更大的疫情衝擊

不過,鑑於當前的疫情形勢,一些經濟學家對經濟的很快復甦只表示謹慎樂觀。

最近幾周,中國一些最大城市的醫院急診室和火葬場人滿為患。專家們擔心,隨著春節期間,城市人流高峰湧向農村,回家過年探親,醫療條件較脆弱的農村地區可能大範圍暴發新冠疫情

長期關注中國防疫的德國傳染病學家亞歷山大‧凱庫勒(Alexander Kekulé)近日在接受的德國之聲採訪時就表示,以前在世界上其他地區也能觀察到,節假日期間尤其容易發生感染人數明顯增加的情況,鑑於中國目前面臨的奧密克戎感染潮,最好應該避免春運期間的人口流動,以期降低染疫和死亡人數。

然而,除零星幾個地方政府提出"非必要不返鄉","慎重返鄉"外,中國官方已不再倡導就地過年。近日,交通運輸部還印發通知,宣佈從1月8日起,取消乘客出入客運場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測溫要求。

官方預計,從1月7日開始,為期40天的2023年春運期間,中國各地的客流總量將超20億人次。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成光1月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初步分析研判,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20.9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9.5%,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70.3%。從客流構成看,預計探親流約佔春運客流的55%,務工流約佔24%,旅遊和商旅出行分別約佔10%。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2022年12月底曾表示,第一波疫情將在12月中旬到1月中旬,以城市為主;第二波在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節前的人員流動造成疫情上升;到了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節後返崗返工將導致第三波。

據路透社報導,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Bruce Pang)表示,如果沒有新的毒株流行,那麼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在未來幾個月裡,隨著感染潮消退,恐懼減少,人們的信心將會增加,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也會增加。不過他也指出,任何消費復甦最初都將集中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如果旅行者在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中把病毒帶回老家,帶回農村地區,那麼感染率的上升將損害三、四線城市的消費。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