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就南海仲裁案舉行聽證會
2015年7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菲律賓外交部官員向路透社表示,馬尼拉已經派出代表團赴海牙參加南海仲裁案的聽證會,以表明由5名法官組成的小組有權利審理仲裁案。
根據法庭的聲明,這是因為去年12月中國在一份公開文件中就對海牙仲裁法庭的司法管轄權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中國去年12月發表立場文件,認為位於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在中菲南海爭議上沒有管轄權,因此無權審理仲裁案。
海牙仲裁庭4月決定,將從7月7日至13日就該法庭的司法管轄權舉行聽證會。
2013年,菲律賓已經向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常設仲裁法院提出,中國在南中國海所主張的九段線,已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訴請仲裁。
法律專家表示,雖然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因為沒有聯合國組織監視監督這樣的裁決,任何有利於菲律賓的判決都無法執行。儘管如此,這樣的裁決對北京來說將會是一個外交打擊,可能會使得與中國存在主權紛爭的其它南中國海周邊國家效仿此法。南中國海是重要的世界貿易航運通道,每年都有價值約5兆美元的貨物經由該海域運往全球各地。中國對南中國海幾乎所有地區提出領土要求,而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和台灣也各自提出相互重疊的主權要求。
公平裁決
一些國際法律學者和南中國海問題專家表示,即便中國拒絕參與,仲裁庭仍可作出裁決。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的研究員史托瑞(Ian Storey)表示:"國際仲裁庭會盡量照顧中國的利益。"
不過有專家說,這並不意味著法官會偏袒北京。法律學者表示:"他們將盡可能做到公平,因為他們似乎感覺到,中國將仔細審閱裁決書的每一個字。"
國際法庭拒絕了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史托瑞表示,就司法管轄權舉行聽證會可能會將做出最終裁決的時間推遲6到12個月,這意味著,案件或推遲到菲律賓現總統阿基諾任期明年6月結束以後。
阿基諾是這個法律挑戰背後的關鍵人物。他曾經把中國對南中國海域的主權要求與德國在二戰之前推行擴張行為相提並論,從而激怒了中國。
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外交官和法律專家一直在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聽取外界的意見。
其中一些工作交由中國駐海牙大使館來完成,該機構已經與仲裁法庭建立了正式的溝通渠道。
路透社掌握的仲裁庭文件證實,中國可以通過其使館與法庭溝通,同時仲裁庭會通知中方案件進行的情況,並且始終保留中方提交文件的機會。
消息來源稱,即便如此,中國依舊打算拒絕任何有利於馬尼拉的裁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上周四(7月)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方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所謂南海仲裁案,這一立場是明確的。" 她還表示,菲律賓的這一舉動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挑釁,企圖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進一步擴大菲方的非法利益,迫使中方在有關問題上妥協。"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查道炯表示,他相信,北京的策略是不參與仲裁,之後會拒絕接受任何判決。他補充表示:"沒有中國的參與,任何的裁決僅是一種表態或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