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自由與鄧小平的功過
2014年8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特區首任首席法官(1997-2010)李國能在《明報》發表《白皮書惹憂慮應澄清》一文,批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年6月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中的不當說法。
李國能認為,白皮書的英文版把法官列於"those who administrate Hong Kong"(i.e. administer)當中不適當。在香港,立法和司法機關並不是行政機關的一部分。包含司法獨立的法治是香港社會在一國兩制下的基石。
更加令人關注的,是白皮書內對法官應該愛國的要求。李國能說,在司法獨立的原則下,法官不應該親任何人或事,或反任何人或事,他們應該公平和不偏不倚。法官沒有任何主人,無論是政治上或其他方面,他們只對法律本身忠誠,他們對社會的服務在於能夠根據法律,公平及不偏不倚地判決糾紛。
"顛覆政權基地"從何談起?
香港《獨立媒體》發表評論《當政權無道,顛覆理所當然》,作者子路認為,中共在香港的代理人,正全面鼓動輿論,誓要影響民情,為不/假民主的政制改革製造民意。其中一種說法是香港的政制改革不單是香港內部事務,更牽涉了所謂國家安全,不能容許香港的政治制度,將香港演化為顛覆中共政權的地方。
子路說,中共自己也說,共產黨已轉型成執政黨,按一般對民主的理解,即是中共不過是由人民授予管治國家的權力,意味著假如人民認為中共的管治不濟,人民理當可以按民主選舉把其轟下台,換上另一批人執掌國家政權。他認為,與其恐懼香港會成為所謂顛覆基地,不如想法子如何令中國走向真正的民主,而"結束一黨專政"正是其中的顯證。當政權的管治有道,顛覆之論也就無從談起。
梅克爾自由觀鼓勵香港人
台灣翻譯出版Stefan Kornelius的《梅克爾傳》中說,"自由是她內心的主旋律"。香港時事評論人李怡在《蘋果日報》發表讀後感,稱讚在不自由的東德生活了35年的梅克爾,保持了對失去自由的時刻警惕。
李怡說,中國近二三十年民窮國富的經濟發展,使許多西方國家都不得不"睇錢份上",放棄對自由人權的堅持,而謀求與中國發展關係的經濟實惠。德國與中國的貿易總額達1500億歐元,對中國的外銷每年有雙位數成長,有5000家德國企業活躍於中國市場,但梅克爾堅持警告中國的人權問題,並不顧中共反對會見達賴喇嘛。
《梅克爾傳》說,梅克爾不相信自由與文明一定會贏,她一再說自由的"體系不會贏了一次就永遠贏",她認為西方國家即將面臨最艱苦的自由之戰。李怡說,面臨人大常委即將為香港政改框架作決定,泛民主派也即將與中共官員談政改,他將梅克爾對自由的警示獻給真正愛自由而不是更愛錢和愛政治利益的香港人。
兩岸網軍激戰不休
台灣科技部長張善政在接受電台專訪時說,"台海兩岸表面和緩,但中國網軍幾乎每天都和我方交戰,每幾個月就有嚴重攻擊,甚至把台灣當成測試技術的實驗對象。"台灣《自由時報》發表評論《台海網軍交戰狀態》,作者魏安辰認為台灣面臨一個比網攻更加嚴重的潛在危機,那就是攸關國家安全的通訊技術,及至關重要的電信和數據處理基礎設施無法自主。"可能因使用華為的設備,而讓台灣的訊息安全將門戶洞開"。
其次,魏安辰說,近期馬英九政府擬對中國開放網路服務的第二類電信業,包括存轉網路服務、存取網路服務、數據交換通信服務等,可能使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網路通訊監控、攻擊無所不在,竊取包括政治、軍事、高科技、商業機密等數據,將衝擊台灣國安。
鄧小平讓誰先富起來?
中國中央電視台正在播放《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在為鄧小平樹碑立傳的同時,也引發網民對部分劇情的質疑。例如,網名"傳媒人蘇現"的網民指出,"鄧劇再次為貼金搞偽造:改善陳景潤生存待遇是文革後期的標誌性事件,鄧劇中將此作為'鄧大人'解放知識界的開創貢獻,與歷史不符。實際上最早向這位大數學家伸出援手的是江青。"
部分網民還對鄧小平的歷史作為給出與官方不同的評價,很多人認為他應該為今天中共官員的普遍腐敗負責。網民"建議領袖"說:"全國人民關心小平同志'讓一部們人先富起來'的號召,在自己家庭致富上是否也有進步。後三十年,小平同志家已經有兩位子女進步很快,鄧朴方已經是副國家級,鄧榕已經是正部長級,鄧家在發家致富方面,也應該向全國人民通報一下, 使小平家庭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儘管習近平反腐連連擊倒"大老虎",但是很多網民仍然質疑中共體制庇護貪官。網民"開心的雪"討論"零容忍"說:"快播(註:深圳一家被指控傳播色情淫穢的網路影片公司)老總外逃三月餘,迅速落網。說明什麼?俺們是有能力抓外逃人員。那為何成千上萬的貪官外逃,沒見紛紛落網?如果官員在位的不公開財產,外逃的不全力去抓。對腐敗不能算零容忍吧?"
這些批評意見大多已被新浪微博刪除。
摘編:張平
責編:石濤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