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災難20年致60餘萬人喪生」
2015年11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們越多瞭解風險產生、聚集的原因和後果,我們就能越好作出適應、緩解情況和進行預防,來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UNISDR)本周一(11月23日)發布的報告中這樣寫道。
這份由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與比利時災害傳染病學研究中心(CRED)共同編撰的報告顯示,自1995年的首次國際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以來,天氣、氣候相關的災難造成了全球60.6萬人喪生、41億人受傷、需要緊急援助或者流離失所。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的負責人瓦爾斯特羅姆(Margareta Wahlström)說:「天氣和氣候是災害風險的主要誘因,這個報告顯示,世界付出了巨大生命代價。對於很多對抗氣候變化和貧窮問題的相對不發達國家而言,其造成的經濟損失也給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瓦爾斯特羅姆女士同時強調了下周開幕的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的重要意義,稱該會議上達成的協議「對減少因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等原因所導致的災害破壞與損失,由重要意義」。
比利時災害傳染病學研究中心的負責人古哈-薩皮爾(Debarati Guha-Sapir)說,氣候變化會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消除貧困造成威脅。「我們需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處理缺乏計劃的城市發展、環境惡化以及預警方面存在差距的問題。這都要球人們得到風險通報,並加強管理災害風險機構的行動能力。」
中國——重災區
報告稱,過去20年裡,受災最多的國家依次是美國(472次)、中國(441次)、印度(288次)、菲律賓(274次)和印尼(163次)。
其中亞洲受災最嚴重,導致該大陸33.2萬人喪生、370萬受波及。而中國,無論是從受災的絕對人數還是相對人數(受災群眾佔總人口比例)來看,都位列世界前十。
報告還顯示,在2005-2014年十年間,全球每年有335起與氣候、天氣相關的災害被記錄下來,這比之前十年(1995-2004)增加了14%,比再之前的十年(1985-1994)增加了幾乎一倍。
低收入怕風暴,高收入怕熱浪
20年間,災害中最常見的是洪災,佔到災害總數的47%,導致230萬人受災、15.7人喪生。
最致命的災害是風暴,致死24.2萬,而這些死亡事件89%都發生在低收入國家;極端天氣也在這20年裡造成16.4萬人死亡,其中熱浪奪走了14.8萬條生命,而熱浪致死事件中92%發生在高收入國家,其中歐洲佔到90%。
乾旱給非洲帶來的影響最為嚴重,非洲在過去20年發生了136場乾旱,其中77場發生在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