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難有前途
2014年7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聯邦議會在為紀念一次大戰打響而舉行的特別會議,不光是為了緬懷1700萬生靈塗炭的死者以及更多的傷殘者。聯邦議院議長拉莫特(Norbert Lammert )提出的問題道出關鍵:"一次世界大戰於我們今天有何相關?"
它不僅要回憶難以估量的戰爭痛苦,以及當年執政者的一意孤行,最終造成20世紀的"原始災難"。它的意義也超出了承認一次大戰標誌了工業時代末日的開始,而這一末日的尾端,是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扔下的原子彈以及納粹在集中營以工業化手段殺害600萬猶太人。
這一問題的中心含義,是告訴世人,長久以來民族主義就失去了發展前途。德法兩籍作家格羅舍( Alfred Grosser)在聯邦議會做了紀念演講。他說,"1945年的全面失敗,卻產生了一個完全另樣的德國。聯邦德國不是建立在同一民族、而是同一政治倫理的基礎上。"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曾將這一概念稱為"憲法愛國主義"(Verfassungspatriotismus)。
為和平作出貢獻
民族主義盛行的地方,離戰爭就不會遙遠。不論是上世紀90年代的巴爾干,還是今天的南中國海或者俄羅斯-烏克蘭衝突,都是對此的證明。我們總結的教訓是:只有為解決危機作出貢獻,才能堅定地同民族主義做鬥爭。聯邦議長拉莫特說:"德國為和平解決衝突承擔著義務。"而這樣的行動必須得當和審慎。
這可以理解為對高克總統最近言論的間接批評。
解決國際衝突需要國際機構的相互配合,這是不言而喻的。當年柯爾就一遍遍重申過,歐洲的統一不光是一個經濟項目,它也關係到戰爭與和平。紀念儀式結束時演奏的不是德國國歌,而是歐盟盟歌,表明人們汲取了以往的教訓,即國與國的競爭不再發生在戰場上,而是改在了足球場。
作者:Martin Muno 編譯:李魚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