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民主轉型未帶來言論自由 緬甸記者:國家仍由「罪犯」掌權

William Yang
2019年9月17日

緬甸記者突珊 (Esther Htusan) 2016年因揭露東南亞海鮮產業人口販賣的問題,獲頒普立茲公共服務獎。 她在人身安全屢次受到威脅之後,於2017年12月流亡海外至今。

https://p.dw.com/p/3Pi2d
Bangladesch Rohingya Flüchtlinge Cox』s Bazar | Protest gegen Rückführu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D. Yasin

(德國之聲中文網)突珊在緬甸原是美聯社的特派記者,2016年因揭露東南亞海鮮產業人口販賣的問題,成為緬甸首位普立茲獎得主。 在那之後,她持續關注其他敏感的人權議題,包含緬甸軍隊對羅興亞人展開的屠殺。 但自2017年11月起,她因被政府支持者認為在報導中扭曲了翁山素姬的演講內容,開始陸續收到來自政府支持者的威脅。 最終她在2017年12月因擔憂自己的人身安全,決定離開緬甸。

在她逃離緬甸兩周後,緬甸政府以違反國家保密法的相關罪責逮捕了路透社的另外兩名緬甸記者瓦隆(Wa Lone)和覺梭(Kyaw Soe Oo),並在2018年9月將兩人判刑7年。 在瓦隆與覺梭遭政府關押兩周後,突珊的鄰居告訴她大批警察到她的住處展開搜索。 這讓突珊驚覺緬甸政府是有計劃地打壓所有關注羅興亞人議題的緬甸記者。

突珊說:「在羅興亞人開始被緬甸軍方迫害初期,媒體仍能試圖產出相關報導。 但當政府開始打壓媒體時,撰寫這些報導的記者也開始收到來自政府的威脅。 」

雖然緬甸政府在國際社會持續施壓下於2019年5月釋放了瓦隆與覺梭,但突珊認為緬甸政府並未因此停止打壓言論自由。 她告訴德國之聲:「緬甸軍方仍掌控許多重要的機構,並利用各種軍政府時期制定的法律來打壓記者。 比如說,緬甸政府會以誹謗罪來起訴任何試圖報導軍方侵犯人權事件的記者。 此外,任何在主流媒體或社群媒體上批評緬甸軍方或政府的人,都可能被政府以電信通訊法起訴。 」

突珊認為緬甸政府對瓦隆、覺梭及她本人的打壓,對該國記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因為在瓦隆與覺梭被關押前,替外國媒體工作的緬甸記者通常都不會成為政府打壓的對象。 她說:「當政府開始打壓替外媒工作的緬甸記者時,這代表他們開始對緬甸的言論自由展開全面性打壓。 」

Burmesische Journalistin  Esther Htusan
緬甸記者突珊是2016年普立茲獎得主,而她長期關注緬甸國內的人權議題,包含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展開的屠殺。 她2017年12月在屢次收到威脅後,被迫流亡海外至今。圖片來源: DW/W. Yang

現在,任何想討論敏感議題的公民團體或倡議人士都必須離開緬甸,因為根據突珊的敘述,緬甸國內的情勢對這些人來說已太不安全。 她告訴德國之聲:「當我們談論到緬甸的民主轉型時,我們都覺得緬甸的政治情勢彷彿回到了軍政府時期。 雖然不少民選政府的成員在軍政府統治時期都是政治犯,但他們現在卻不願透過政治改革來推翻軍政府時期的法律。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麼能繼續以民主國家來形容緬甸呢? 」

雖然緬甸國內仍有一些公民團體試圖透過不同管道向政府施壓,但突珊對緬甸未來的發展並不樂觀。 她認為,目前緬甸國內並沒有一個檢視軍隊或政府決策的機制,因此國際社會有必要建立一套機制來制約緬甸政府的行為,她擔憂緬甸政府將繼續作出各種迫害人權的事情。 她說:「目前緬甸國內大部分的權力仍掌握在『罪犯』手上,但如果國際社會無法建立機制來制約緬甸政府,緬甸無法推動正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