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回顧:針對文化的恐怖襲擊

H. Mund, S. Wünsch, S. Cords, M. Strauß2015年11月17日

巴黎恐怖襲擊中,巴塔克蘭劇院有89人死亡,很多人受傷。文化界人士和文化場所屢屢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德國之聲回顧重大的事件。

https://p.dw.com/p/1H72S
Frankreich Terror in Paris Bataclan
巴塔克蘭劇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ildagentur-online/Guichaoua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搖滾樂隊"死亡金屬之鷹"的演唱會門票售罄:容納1500名觀眾的巴黎巴塔克蘭劇院在2015年11月13日的晚上座無虛席。當3名男子手持AK47步槍衝入音樂廳時,觀眾一片恐慌。襲擊者打死89人,還有很多人受傷。

在一封聲稱對此事件負責的信中寫道,"伊斯蘭國"代表之所以選擇該音樂廳,是因為那裡是"異教徒令人譴責和變態的慶祝"的場所。此外,巴塔克蘭劇院的所有者是一名猶太人。但這是否是襲擊者選定該襲擊目標的原因,並不清楚。

Khaled al-Asaad
文物負責人哈立德‧阿薩德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

慘無人道的斬首

2015年8月,"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將這位巴爾米拉遺址的負責人斬首。聖戰主義者將哈立德‧阿薩德(Khaled Asaad)綁在博物館前廣場的一根柱子上,將戴著眼鏡的首級放在屍體的腳下。哈立德‧阿薩德負責這座敘利亞沙漠中的古羅馬遺跡長達半個世紀。5月,恐怖主義武裝向該地進發後,他拒絕離開自己的家鄉。

國家博物館襲擊事件

2015年3月,恐怖分子在突尼斯巴杜國家博物館劫持多名人質。此次襲擊事件中有20餘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遊客。恐怖武裝"伊斯蘭國"宣稱對此事件負責。2011年茉莉花革命、本‧阿裡下台後,突尼斯不斷發生襲擊事件,特別是警察和軍隊成為襲擊的目標。

Je suis Charlie Stifte Banner Kerzen Papier La Rochelle Frankreich
《查理周刊》遭襲事件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X.Leoty

#我們是查理

2015年1月7日,兩名蒙面男子衝入法國諷刺雜誌《查理周刊》編輯部。他們打死11人,打傷多人,在逃亡途中又打死一名警察。襲擊者之後宣稱屬於基地恐怖組織的葉門分支。《查理周刊》曾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漫畫主體,恐怖主義者視之為侮辱。基地組織在阿拉伯半島的頭目之一Nasser Ben Ali al-Anassi宣稱,襲擊是"為先知的報復"。

Afghanistan Kabul Theater Performance vor Selbstmordanschlag 11.12.2014
喀布爾劇院遭襲前圖片來源: DW/Shadi Khan

心跳與沉寂

2014年12月12日,喀布爾一家劇院演出期間,一名年輕的自殺式襲擊者引爆炸彈,他本人與另外兩人死亡。塔利班之後宣稱對此事件負責。他們稱:演出不合道德,企圖"侮辱伊斯蘭價值觀、散播反對聖戰的宣傳"。

當時上演的劇目題為"爆炸後的心跳與沉寂",其主題恰恰是:自殺式襲擊。

Die Macht der digitalen Bilder
圖像的力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穆哈默德漫畫

2005年9月,丹麥《日德蘭郵報》刊登了12幅系列漫畫,題為"穆罕默德的面目"。其中一幅漫畫中,先知穆罕默德頭頂的不是包頭巾、而是一枚炸彈。漫畫作者名為韋斯特加德(Kurt Westergaard)。這幅漫畫在伊斯蘭世界流傳後,韋斯特加德受到死亡威脅。

韋斯特加德認為,在西方,他擁有言論自由。儘管如此,他和妻子仍不得不接受警方保護,必須經常搬家、在秘密地點生活。2010年新年之際,他與一次襲擊擦肩而過。襲擊者與基地組織有關聯。

韋斯特加德獲得多個獎項,包括萊比錫"媒體自由與未來獎"。但同樣受邀前往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伊巴迪(Shirin Ebadi)和另一名伊朗人對韋斯特加德的出席表示不滿。

Ermordeter Filmemacher Theo van Gogh
遇害導演提奧‧梵高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R. Nederstigt

侮辱古蘭經

2004年11月2日早晨9點,在荷蘭出生的摩洛哥移民之子布耶裡(Mohammed Bouyeri)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上殺害了電影導演提奧‧梵高(Theo van Gogh)。

26歲的布耶裡原本被視為很好地融入了荷蘭社會,然而,不知何時,他突然變成宗教極端分子。在他看來,導演提奧‧梵高侮辱伊斯蘭教。起因是後者的一部11分鐘的短片"順服"。片中的古蘭經章節投影在透明外袍的女性身體上。該片引發強烈批評。提奧‧梵高因仇外言論而久為人知。他曾稱穆斯林與山羊有性關係。

對提奧‧梵高的襲擊事件後數周,"童話王國"荷蘭發生多起襲擊事件,清真寺和教堂都受到損壞,右翼仇外主義者和極端伊斯蘭分子均有參與。

Ägypten Luxor Hatschepsut-Tempel Schauplatz Terroranschlag 1997
盧克索遺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Dabrowski

女法老宮殿襲擊事件

1997年11月,武裝分子衝入埃及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廟。這起襲擊事件導致60餘人死亡,被稱為"盧克索屠殺",是埃及歷史上悲哀的一頁。極端伊斯蘭地下組織Gamaa Islamija宣稱對此事件負責。襲擊事件後,埃及旅遊業遭受重創。

"魔鬼的音樂"

在埃及,重金屬樂隊在"阿拉伯之春"以前處境艱難。重金屬樂隊只能地下演出。其演出被稱為"魔鬼的音樂"。1997年的一次重金屬音樂會上,80名年輕人被逮捕。革命後,樂隊和樂迷的處境有顯著改善。

錫瓦斯縱火事件

1993年7月,憤怒的、受到宗教煽動的人群聚集在土耳其錫瓦斯市舉辦的阿列維派音樂節上。音樂節的參加者--包括作家、音樂家和詩人居住在一棟全木結構的賓館中。憤怒的人群向賓館投擲燃燒物,賓館很快成為一片火海。35人喪生,包括土耳其知名的音樂家和詩人。阿列維派稱此事件為"錫瓦斯屠殺"。

Salman Rushdie in Berlin
作家魯西迪圖片來源: DW/H. Kiesel

《撒旦詩篇》

在印度出生、後在英國長大的作家薩爾曼‧魯西迪1988年出版小說《撒旦詩篇》後,聲名如日中天。評論認為,該書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但伊斯蘭世界則指責這本書褻瀆真主。1989年4月,伊朗革命領導人霍梅尼呼籲穆斯林民眾對這名作家執行死刑並懸賞280萬美元。魯西迪此後受到警方更嚴格的保護,隱藏蹤跡直到1999年。《查理周刊》遭襲擊事件後,魯西迪立即發表嚴詞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