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國家迷失的一代
2013年7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25歲的埃雷娜‧希爾維斯特拉(Elena Silvestra)一直在找工作。她生活在馬德里,在大學獲得法律和國際貿易專業碩士學位。幾年前,憑著這個學歷她肯定能夠找到一份穩定的高薪工作。但是這個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埃雷娜說:"現在能夠找到的工作報酬太低。一份全職工作,月收入只有300歐元。"憑著這份薪水,任何人都無法生存。萬不得已,埃雷娜搬回到父母家,房租,車費和生活費全靠父母支付,成了地道的"啃老族"。
經濟危機讓埃雷娜這樣的年輕人倍受打擊。自爆發經濟危機以來,歐盟國家的青年失業率從15%上升到23%。據歐盟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字,在15歲至24歲年輕人當中,有560萬人沒有工作。在西班牙和希臘這樣的歐元區危機國家,情況尤其嚴重,青年失業率超過50%,這還不包括中學生和大學生。
青年人是勞動市場的弱勢群體
古爾德基夫(Constantin Gurdgiev )是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金融系教授。他很清楚為什麼經濟蕭條尤其令青年人遭受打擊的原因。他說:"青年人很少有人加入工會,而且得到的常常是有期限的勞動合同。因此在危機時期裁減青年人,公司的損失要少得多。而裁減年紀大的工人,公司就要支付較高數額的遣散費。"
年輕人失業多,也就意味著國家稅收減少,消費下降。那些只能解決個人溫飽的年輕人不可能組建家庭,購買房產和汽車。當今由年輕人贍養老年人的社會福利體制將因此遇到麻煩。
對社會承受力的考驗
古爾德基夫認為,這一發展趨勢甚至有可能威脅到社會和平。由於年輕一代感覺自己被保守黨和社民黨所拋棄,使極端主義運動和政黨贏得可乘之機。巴黎、倫敦以及目前斯德哥爾摩社會邊緣青年的騷亂不是好事情。問題是:即便是經濟重新恢復增長勢頭,這些年輕人也仍就是迷茫的一代。因為經歷了長期失業之後,他們必須在勞動市場上同新出校門的畢業生展開競爭。但是因缺乏工作經驗和動力,他們的處境很艱難。
自今年初以來,青年失業問題成為政治家們關注的首要議題。6月底,歐盟國家領導人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通過了一項旨在解決青年失業問題的計劃。政治家們希望通過加強中介和培訓,讓每個青年人在4個月之內就能找到一份工作、一個實習或者培訓崗位。歐盟將為該計劃共同投入60億歐元。周一,各國勞動部長在柏林繼續就此進行磋商。
接受培訓或移民國外
相比金融危機以來為拯救銀行投入的巨資,60億歐元資金並不多。古爾德基夫教授說:"我們的教育顯然需要更多的資金。此外,我們還應該以德國和奧地利的職業培訓體制為楷模,朝著這一務實的培訓系統方向發展。"
但這並非真正的問題所在。古爾德基夫說:"我們並不缺少訓練有素的年輕人。我們更需要的是企業家精神。"如果經濟進一步發展,倫敦也會有更多的青年人找到飯碗。然而,即便是國家進一步放鬆了經濟管制,這也是幾年之後才會出現的變化。
對於迷茫的一代來說,這一變化來得太遲。古爾德基夫因此對失業青年只有一個建議:"未來10年將十分艱難。受過良好教育者應該離開歐盟移民其他國家尋找機會。"如果局勢沒有變化,埃雷娜正打算這樣做。由於英國和德國已經有很多西班牙人,她的移民目標是拉美國家。
作者:Michael Hartleb 編譯:李京慧
責編: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