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洲議會稱新疆面臨「種族滅絕」 籲禁止強迫勞動商品

2022年6月10日

在巴切萊特結束被抨擊「失職」的中國行後,歐洲議會週四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兩項新疆相關決議,譴責北京。與此同時,有消息指出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已組織代表團,要審查中國在疆的勞工政策。

https://p.dw.com/p/4CVHz
UN-Menschenrechtskommissarin Bachelet beginnt Besuch in China
歐洲議會在週四決議中譴責北京對維吾爾人犯下反人類罪。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洲議會週四(6月9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兩項新疆有關決議,包含敦促歐洲委員會禁止通過強迫勞動製造的商品,進出歐洲市場,以及譴責中國對維吾爾族人犯下「反人類罪」。歐洲議會並警告,中國當局可能對新疆的穆斯林少數民族實施「種族滅絕」。

週四通過的一項決議中,歐洲議會議員敦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效仿美國,禁止進口據稱由強迫勞動製造的中國產品。

去年12月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了一項法律,禁止向美國進口據稱由中國維吾爾人被強迫勞動生產的產品,特別是新疆出產的棉花、西紅柿和多晶矽。

台灣中央社報導,歐洲議會副議長暨國際貿易與人權委員會成員郝泰拉(Heidi Hautala)指出,「歐洲人要求貿易政策符合歐盟價值、人性尊嚴與社會權益。在議會的壓力下,理事會與執委會被迫撤回他們對中國投資協議的支持。而今天,歐洲議會表明不再想要歐盟成為5年來在新疆行使反人道罪的中國極權的共犯」。

她強調,歐盟是中國出口的第二大市場。「透過禁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口,我們總算能制止剝削並保護中國與歐洲的勞工」。

此外,法新社報導,歐盟議會另一決議引用了「可靠的證據」,表明強迫絕育和將維吾爾族兒童與他們的父母分離 「構成了反人類罪,並代表著嚴重的種族滅絕的風險」。

Xinjiang Police Files
今年5月底《新疆警察文件》洩露的大量資訊顯示,在新疆發生的一切似乎是由中國國家高層指揮的大規模鎮壓行動。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

來自法國的歐洲議會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說:「一旦證明存在種族滅絕的風險,歐盟和成員國必須根據聯合國《種族滅絕公約》,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結束這種情況」。

他警告:「他們沒有權利視而不見,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與中國照常做生意。」

儘管這些決議以舉手表決方式通過,對布魯塞爾當局沒有約束力,但被認為顯示了歐洲議會的共識,可望敦促歐洲委員會採取行動。

路透:聯合國組織欲重審中國在疆的勞工政策

與此同時,路透社週四(6月9日)引述兩名消息人士說法報導,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已經組織了一個代表團,要進一步審查中國在新疆的勞工政策。

然而所謂的「技術諮詢團」與美國、英國等多國所尋求的、具有實質調查權的更高級別任務相去甚遠。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該代表團在促進對話之餘,可能幫助中國將其做法與國際做法接軌。

國際勞工組織發言人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多年來,許多人權組織指控在新疆的維吾爾人被中國當局強迫勞動。今年早些時候,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委員會對中國在疆政策表達了「深切關注」。上週,成員國和一個工人團體向該委員會正式提出了這些擔憂,此後該委員會一直在考慮採取行動。

歐洲議會與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的新疆有關消息,是在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5月底結束她的中國出訪行程之後。巴切萊特的中國之行未能有力地反對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而受到外界廣泛批評。逾百個人權團體週三(6月8日)發佈聯合聲明,指控她「粉飾」了北京的「暴行」,呼籲巴切萊特辭職。

儘管流亡的維吾爾人、披露的文件和衛星圖像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當局侵犯新疆人權的疑慮,但北京一直否認對新疆地區這些少數民族有任何鎮壓行為。

北京在上週的會議上表示,其法律、法規和做法完全符合《歧視公約》的原則。此前,北京在4月批准了兩項關於強迫勞動的公約,但它們尚未提交生效所需的全部文件,因此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無法評估其對這些文件的遵守情況。

今年5月底《新疆警察文件》洩露的大量資訊顯示,在新疆發生的一切似乎是由中國國家高層指揮的大規模鎮壓行動。

中國將部分警察行動解釋為針對所謂的「伊斯蘭極端分子」的反恐行動,但非政府組織和西方政府頻頻警告,這實為不加區分的迫害。

西方非政府組織和情報部門的報告指責中國在所謂的再教育營中,至少關押了100萬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成員。

(路透社、法新社、中央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