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時代的漢諾威工業展
2014年4月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人們可以用這樣的話描寫那些巨大的展廳:用手感覺的工業。
那些展廳,有的同汽車零件有關,有的用以生產手機殼。它們的目的相同:展示高效、節能和靈活的生產手段。各種產品現在都含有「末端階段」的大量訊息:在左邊還是在右邊打眼兒,或根本不需要鑽孔?產品最終用什麼顏色?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負責人克科勒爾(Jochen Köckler)稱,在本次博覽會上展出的不是理論上的可能性,而是在工業中切實運用的技術。
德國工業確定標準
克科勒爾指出,全球的生產必須越來越強調個性化,同時保持競爭力,而數字化就提供了最佳條件,使生產線擁有足夠的靈活性,不侷限於只固定生產一種產品,相關訊息就存於初產品內,並對機器發出加工指令,比如:「周一和周二用不同噴漆。」他指出,本屆漢諾威工業展就是要展示生產手段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他強調,德國工業界數年前就確定以「工業4.0」為發展目標,對漢諾威工業展而言,這是件很幸運的事情。
當然,參展的不只是德國企業。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展參展的有65個國家的5000多家企業。不過,許多產品在世界佔領先地位的德國企業自然極力要在「主場」有特別風光的表現。例如,西門子就搭建了一個巨大的展區,展示了一條現代化的汽車生產線。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系統設計負責人埃伯勒(Eckhardt Ebele)指出,主顧們現在的願望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裡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生產商必須具備相關的靈活性和實現主顧要求的能力,在這方面,智力型工業自動化便是唯一的途徑。
開放式標準及系統
在軟體巨頭SAP的展台,人們也可以看到西門子的自動控制系統或別的德國生產商的其他零件。一名SAP專家就指出,這就是各方努力的方向—加強攜手合作。展台上展出的是某種生產所需的所有零件和層面。西門子負責控制技術;輸出控制寄存器所使用的是一種開放型交流標準,而這一系統又能同SAP的加工軟體和其他系統相交流。按這位專家的話來說就是,所有這些系統都處於不斷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從而能夠不斷改進,這是一種開放式標準和系統,可以靈活實現所有要求。
梅克爾的呼籲
但是,如果有一天全面實現了機器相互之間以及同產品之間的自動交流,那各個生產車間不都要出現無人現象了嗎?這個問題也引起了聯邦政府總理梅克爾的重視。4月6日晚,梅克爾主持了本屆漢諾威工業展的開幕儀式。此前,梅克爾總理在她每周一次的電腦影片講話中指出,世界雖永遠處在變動中,但即使是在「工業4.0」時代,也適用這樣的原則:經濟應服務於人類,而不是相反。梅克爾指出,是否能通過與時俱進的訊息和交流技術,在傳統工業領域中繼續保持世界市場的領頭人地位,這是德國工業是否擁有未來的關鍵,不注意這一點,德國就會落伍。
俄羅斯問題
在與參展商們的交談中,可以感覺到,樂觀情緒雖普遍存在,但涉及同俄羅斯的經濟交往前景,人們缺乏信心。一年前,俄羅斯曾是漢諾威工業展的夥伴國,普丁總統還曾專程到訪。而現在,這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尤其是德國經濟界人士透露出對加強制裁可能帶來的後果的擔心。
不過,2014年漢諾威工業展的夥伴國完全沒有問題,不會引起任何衝突,—本屆夥伴國是荷蘭。有250家荷蘭企業參展,是僅次於中國和義大利之後的第三大外國參展夥伴。
作者:Henrik Böhme 編譯:凝煉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