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10 Berlinale Rückblick
2010年2月12日"我們坦率地承認,1951年的柏林電影節首先是一個帶有政治色彩的活動,雖然我們能為舉辦電影節感到高興。它是一個表達這個城市生存意願的訊號。"
維利‧布蘭特曾一語到位地這樣評價柏林電影節。布蘭特從1957年到1966年擔任被分裂成東西兩個城市的柏林市市長,後來擔任聯邦德國總理。的確如此,柏林電影節從開始就不僅僅是個電影節。柏林電影節最初是駐柏林美軍的負責電影事務的軍官發起的,由阿爾弗雷德‧鮑爾擔任主席,他們希望被戰爭摧毀的柏林重新成為一個文化大都市和自由世界的櫥窗,"柏林是一個現象!它是一個有著多重面孔的城市。它在痛苦中顯露出它快樂的一面。來自36個國家的電影界巨人聚集柏林電影節,加裡‧庫珀的亮相更是讓柏林人爭睹他的風采。"
加裡‧庫珀當年亮相柏林電影節時,乘敞蓬汽車穿過柏林最熱鬧的選帝侯大街(Kurfürstendamm),引得眾人爭搶一睹明星風采。後來,華特‧迪士尼、瑪麗亞‧雪兒(Maria Schell)和索菲婭‧羅蘭都曾在柏林電影節的紅地毯上引起觀眾的蜂擁追捧。柏林的觀眾心懷感激地接受了電影節,並且在電影節的最初幾年裡投票表決誰該獲得金熊獎,"在四名警察的努力護駕下,溫妮‧馬爾庫斯(Winnie Markus)才得以從一個陽台上脫身。她在這個陽台上為影迷們簽名,幸好活動沒造成什麼損害。"
柏林電影節並不總是這麼詳和,因為它從一開始就反映了時代歷史,推動了對東西方衝突、修建柏林牆和冷戰的批評性討論。1970年,德國導演米夏爾.費爾霍芬(Michael Verhoeven)以他的故事片《OK》明確表明的反對越戰的立場,在柏林電影節上引起了一場激烈衝突,"我相信,可以通過電影對觀眾產生道德影響,但方式不是通過立論和反題,而是表現人物和他們的行為方式。"
這是費爾霍芬當時在一次訪談中說過的話。那一屆的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是美國導演喬治‧斯蒂文斯,費爾霍芬揮起的這一道德大棒讓評委會感到很不舒服,他們集體辭職,導致了電影節的中斷。此後,柏林電影節上爭吵和事端不斷:例如1972年影片帕索裡尼的充滿性愛和暴力場面的《坎特伯雷故事》獲金熊獎,製造了電影節的一次醜聞;例如1976年的柏林電影節上,日法合拍的影片《感官世界》的拷貝被沒收,電影節主辦者被起訴傳播色情。
莫裡茨.德-哈德爾登(Moritz de Hadeln)是1981年到2001年間的柏林電影節主席,他在任職期間促進了東西方的對話,扶持了被壓制的導演,也從沒有向過內政治的壓力低頭。他說:"我是說,我們完全依賴於電影的製作。當然,電影節本身並不生產電影,而是一部一部地挑選電影。如果送選影片逐漸地送到我們手裡,就像拼圖一樣漸漸顯示出圖案,我們才發現有哪些新的主題在電影節中出現。"
1986年,萊因哈茲.豪夫(Reinhard Hauff)的反映紅軍派(RAF)審判的參展影片《施達姆海姆監獄》是在警察的保護下才得以放映的,評委會女主席吉娜.羅洛布裡基達(Gina Lollobrigida)不惜違反競賽規則,對該片獲得金熊獎公開表示了距離。
2001年迪特爾‧考斯裡克(Dieter Kosslick)出任柏林電影節主席時,它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影節之一,下設眾多活動和單元。從1999年起,柏林電影節的新放映與典禮中心在波茨坦廣場落成。考斯裡克將眾多好萊塢大牌明星邀請到柏林,並創立了"美食影院"活動。考斯裡克的一個重要貢獻是他加強了德國電影的地位。
柏林電影節的觀眾感謝考斯裡克的努力,他們每年都像潮水般湧向柏林電影節。這是一群出色的、好奇的和熱情的觀眾,是他們成就了柏林電影節的特色,那就是每一屆電影節都是一次讓人吃驚的和興高采烈的緊急狀態,今年的柏林電影節慶祝60歲生日則更是如此。
作者:Silke Bartlick /瀟陽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