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將加快共同體建設
2012年4月3日柬埔寨首都金邊是周二到周三召開的東協峰會會址。從最初的五個創始國--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發展至今,東協成員中增加了汶萊、越南、寮國、緬甸和柬埔寨。此外,東帝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兩個島國目前是觀察員身份,不參加此次峰會。
本屆峰會的主題是"東協,一個共同體,共同的命運",這也間接道出了從1967年創立至今,東協始終沒有完成的一個目標:到2015年,各國將致力於成立一個"東協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將具備經濟、安全政策和社會文化幾個支柱。
東協共同體最重要的目標是通過經濟一體化和削減貿易壁壘,建立一個內部市場,模式上借鑑1985年歐洲各國簽訂的申根條約--它也是歐共體建立內部市場的里程碑。通過允許商品、投資、勞動力和資本自由流通,可以進一步刺激地區經濟發展,並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商。
東協--繁榮的綠洲
德國工商會的亞太地區部門主管萊博爾德(Benjamin Leipold)表示,東南亞地區的確具有越來越大的吸引力:"東協地區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這一趨勢還會繼續下去。因為那裡的平均經濟增長率高達6%,是全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
除了自然資源豐富之外,各國經濟的多樣化也是這個居民總數超過6億的地區的一大優勢,萊博爾德說:"各國的市場狀況差異很大,因此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商機,因此你可以同時在多個國家推銷自己的產品。"他認為,尤其在德國的強項--機械、醫藥技術和環境科技的出口方面,德國和東南亞國家的貿易關係還有很好的擴展機會。
對於整個歐盟來說,東協也具有巨大的經濟意義:東協是歐盟第三大貿易夥伴,歐洲則是東協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儘管如此,歐盟和東協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目前還停留在策劃階段。與新加坡的相關協議將在今年年內生效,與馬來西亞的自由貿易將於明年開始。
中國和美國:爭奪地區影響力
不過,早已有大國搶在了歐洲人的前面:中國早在2010年就和東協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直接促進雙方的貿易總額增長了超過一半。波昂大學東方和亞洲學研究所東南亞專家維爾寧(Rainer Werning)認為:"對於許多東協國家來說,由於巨大的投資和貿易,中國早已是這場博弈中的頭號選手。"
中國早已取代美國,成為東協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維爾寧認為,美國對該地區的興趣倒不在於此:"中國在這裡的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而美國則著眼於鞏固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2011年,歐巴馬就明確宣佈,美國將增加對東協地區的關注,以服務於其地緣政治和軍事戰略方面的利益。
避免棘手話題
此次東協峰會的議事日程中不包括南海主權爭議,在這裡中國的影響力也可見一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幾天前訪問柬埔寨,確保了南海問題不會在大會上進行正式的討論,而僅僅是私下交換意見而已。
第20屆東協峰會的正式議題包括法治國家原則、富有責任心的政府管理、人權、海上合作和反恐等等。當然,還包括創造東協國家作為一個"多樣化的整體"的身份認同感。
作者:Gero Simone 編譯:雨涵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