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本土意識是哪股勢力?

張平(摘編2015年2月22日

本土意識導致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也在澳門和台灣的政治與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

https://p.dw.com/p/1EfgI
Hong Kong Studentenstreik 20.09.2014
圖片來源: Reuters/Bobby Yip

(德國之聲中文網)時評家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港大退聯應引發所有民主政團思考》認為,如果說雨傘運動是香港爭取民主運動的一個重要轉折的話,那麼香港大學學生會公投退出學聯,則意味著給民主政團的一次體質轉變的契機。

李怡說,就指導思想來說,學聯在綱領列明"建設民主中國",加上從反高鐵開始,所有爭本土權益的社運,學聯都不見蹤影,令越來越多持本土意識的同學不滿其主導意識形態。儘管在雨傘運動中掀起街頭抗爭,又標舉"命運自主",較前大大跨進一步,但越受關注就越多學生質疑學聯的主導意識。

李怡認為,民主的本土化思潮已不可逆轉,過去對香港或中國民主有過貢獻的政團,縱有歷史光環和累積有一定的社會資源,若不檢討路向,被淘汰恐怕是遲早的事。

不要賭城要澳門

香港網路媒體《立場新聞》發表文章《把我的澳門還給我》,作者蕭家怡回憶九十年代的澳門,是個悠閒的南歐小城,是個路上除了手信店以外還有其他店舖、是個俯瞰行人路時還可以看見路而不非只有人的城市。"更重要的是,那時候的我所認識的賭城,不叫澳門,而叫拉斯維加斯"。2003年以後,自由行、賭權開放、外資賭場落戶、賭博收益超越拉斯維加斯⋯⋯澳門早已擊敗拉城,將"賭城"這個名字拿到手。

蕭家怡說,也許澳門變成"賭城",代表澳門變繁榮了、富有了。但"作為一個見證著'變改'的九十後而言,經濟成果不由得我來分享,但我們已然奉上那過去的美好,不是因為我是廢青、憤青而對今天心生怨懟,而是在經濟之外,我們還有自己想堅守、珍惜的東西"。他將這些東西總結為:我不要賭城,我要澳門!

誰是英雄誰是漢奸?

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亂世浮生》,其主角雷義方的原型是國軍十大抗日名將之一的張靈甫,他在影片中的正面形象在台海兩岸引發政治爭論。《環球時報》發表文章,指擁護張靈甫的人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甚至把張靈甫比喻為汪精衛。台灣馬英九政府要求中共正視抗日史實,不要再歪曲成共軍才是抗戰主力。《溫哥華星島》報發表評論《太平輪與張靈甫》,作者蘇賡哲指出,上海也有大型活動紀念淞滬戰役83周年,如果把參加了這戰役的勐將張靈甫醜化為漢奸,其荒謬處便尤甚於日本右翼將侵略中性化為進出。

蘇賡哲認為,中共的尷尬在於,如果照近年來,大陸比較開明而敢言的史學家勇於承認國民黨將領的抗戰功勛,可是這些英雄人物在國共內戰時又是中共必須抹黑的死敵,這個形象上、評價上的矛盾問題,始終是他們過不了的關。何況他們底氣不足,說到底是假抗日、真擴張。

台灣"第三勢力"如何"超越藍綠"?

台灣政治學者梁文韜在《自由時報》發表文章,討論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第三勢力"。梁文韜說,對大部分人來說,第三勢力有著"超越藍綠"的意涵,一般所謂的藍綠是以統獨立場為區分。但是,他認為後"三一八"的爭議主軸其實是在抗共與聯共之間做選擇。一切關於未來對台灣最有利的政治發展方向的思考重點應放在如何成功抗共。"超越藍綠"是第三勢力的一種錯置,"也就是說,我們目前只能有抗共及聯共這兩股勢力"。

梁文韜說,柯文哲執掌台北市政也許就是在抗共勢力中偏左思維的實現,他近日以高姿態對抗財閥及回應中共可看出端倪。可惜的是,在選制上若不能改變"有錢才能參選"及"鈔票決定選票"的狀況,這依然是一個困局。當務之急除要轉化部分公民力去投入左派抗共政治板塊外,更要號召不打算入政的公民投入去改變選制的公民運動,讓民進黨以外的新舊抗共政治力量能進佔廣大的左派政治空間。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