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標——穩增長保就業 增軍費促強軍
2018年3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2018年國防預算增幅8.1%,略高於去年,總額達到11069.51億元人民幣。去年中國官方公佈的國防預算漲幅為7%,是20多年來最低漲幅。前年中國的國防預算增幅為7.6%。
中國全國人大發言人張業遂在人大開幕前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適度加大國防投入,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為了彌補過去投入的不足,主要用於更新武裝裝備、改善軍人的生活待遇和基層部隊訓練生活條件。"
德國波昂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教授則認為,中國國防預算增長將主要投入三個領域。一是火箭軍,尤其是導彈防禦系統的打造,二是海軍建設,海軍將走向全球,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第三是太空領域、因為無論是太空戰還是訊息戰都需要中國重新組建新的防禦系統。
英國《金融時報》在3月5日的報導中說,中國國防預算增幅加大"似乎是在對美國在唐納德‧川普总統執政下增加國防支出做出回應……然而,與美國國防預算相比,中國國防預算仍然相形見拙。美國的國防支出相當於排在它之後的10個國防支出大國的國防支出總和,並且在過去兩年大幅提高了國防預算--主要因為其感覺受到中國的威脅。"
美國2018年國防預算高達近7000億美元,與上個年度相比,增幅高達15.5%。
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按照中國政府的目標,國防預算的增長將伴隨著軍隊改革的推進。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們要以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為引領,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練兵備戰工作,堅決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辜學武教授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所謂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可以從以下方面解讀:"一是強調政治上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軍隊,即軍隊緊緊掌握在共產黨手中,這是和其它國家不一樣的地方。二是要組建新的軍事結構,通過大軍區撤銷、配備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來建立新的國防體系。另外就是打造中國獨立的防禦工業體系,盡量減少對外國軍事武器裝備的需求。"
數字背後是實力增強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指出,外界估計,中國的國防預算實際上明顯超過官方公佈的數據。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實際的軍費支出高於官方數據的25%到50%。《金融時報》3月5日的報導則稱,專家認為,"中國實際的國防支出可能比宣佈的國防預算高出40%至55%,因為預算沒有包括高科技武器進口、研發、退休金和核武器維護的成本。"
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現供職於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和戰略研究所的林中斌教授向德國之聲表示,「軍費數字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中國幾十年來有許多隱藏的軍費。8.1%雖然比前年、去年高,但在15,20年前軍費年增長曾高達15%,所以也不算太高……北京最近幾年軍力的提升是非常令人矚目的。一是種類的增加,二是數量的增加。海軍驅逐艦052D、空軍戰機殲15量產,殲16、殲20也將量產。還有新技術,比如量子衛星、飛彈打飛彈、太空能力都引起西方關注。」
不過,林中斌認為,北京現在更著眼於對台採取軟的一手,尤其是三十一項惠台政策,會改變台灣的民意,繼而左右台灣政府的政策走向。這比硬的一手,即軍事威懾更能推進北京的目標。
保就業、惠民生
與國防預算增幅相比,中國的GDP增速目標更顯得保守。李克強表示,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取得更好結果。"他表示,這一目標符合經濟規律和客觀實際,有利於引導和穩定預期、調整結構,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相銜接。穩增長的重要目的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
中國領導人去年也將GDP增速定在6.5%左右,而實際增長超過該目標,達到6.9%。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7%,2015年為6.9%。
辜學武認為,從近年的情況看,中國領導人基本上放棄了以前追求快速增長的目標,趨向保守。但從就業市場來看,5.5%到6%的經濟增長就能夠支撐起就業人口每年新增1500萬左右,"因此6.5%的增長目標還是比較理性的"。
中國2018年將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這也意味著,大批煤鋼企業下崗工人將需要重新安置。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