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需要「大手術」
2015年1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文章寫道:"當景氣處於高水準時,中國對幹部和官員來說就像一個自選商店,人人都可以把手伸進錢箱。但正如總理李克強所說,這個國家現在已經進入到一種新'常態'。飛速增長已成為歷史,在許多領域,中國已處於飽和狀態。住宅樓太多了,機場、火車站、新的高速路和地鐵數不勝數。如果增長磕磕絆絆,北京再提高國家支出就沒有太多意義,因為資金很有可能流入沒有收益的項目中。"
文章指出,新形勢呼喚著路線轉變,但政府卻在投資戰略和經濟自由化的中間道路上小步前行,沒有解決銀行不願為私人企業融資,地方危機管理落後,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等核心問題。
文章引用北京的經濟學者葉檀的話說:"政府試圖為改革爭取時間,但問題是,他們還能有多少時間。"這位金融專家認為,改變路線只有幾年時間。文章接著寫道,中國最終必須通過社會收入的增加來帶動消費,而且最好在所有領域都能擁有中國製造的高技術產品。但目前的情況是,中國人要把收入中很大一塊留出來以防萬一,鮮有中國企業在技術革新方面能和外國競爭對手一爭高下。
另一方面,中國的商人卻想快速撈金。文章認為:"這是人民共和國成功配方的一部分。但這樣本事已不足以讓該國登上下一個台階......"
文章最後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不能成功推動改革步伐加快,將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對此,作者回答道:"情況多種多樣,從全球對生產基地中國的熱情退去,中國不能完成成為工業國的最後一步,到該國政治體系的崩潰都有可能。觀察家們一致認為,必須協調利益,動一場大手術。"
一個億萬富翁的魅力
《星期日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熱情洋溢地介紹了在達沃斯受到空前關注的阿里巴巴總裁馬雲。文章寫道:
"馬雲代表了一個新時代:中國不再僅僅是西方延伸出去的工廠,而是中國人自己用他們的主意和品牌佔領了世界市場......
"一個來自儉樸家庭的普通教師怎麼能在15年時間裡成為中國首富?峰會參加者都希望從他那裡聽到謎底。討論會的入場券多少天前就在幾分鐘之內一搶而空。450名客人等候在候補名單上,但如願以償的機會幾乎為零,因為太擁擠。經理們蜂擁而至,希望能找機會入場。什麼時候還能再有親歷被視為'喬布斯第二'的馬氏的機會呢......"
文章寫道,這位瘦小的男子在台上用流利的英語講自己的生活經歷。很長時間裡,他沒有談自己的成功,而是列舉了自己無數次的失敗以及如何在美國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輸入Beer這個單詞。"出來的有美國啤酒、德國啤酒和日本啤酒,但是卻沒有任何中國啤酒。搜索第二個詞"China",結果什麼數據都沒有。儘管對計算機一竅不通,他卻在想,我們得做一點什麼......"
摘編:樂然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