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新冠疫情即將結束?

2022年2月6日

奧密克戎能給疫情帶來轉機?抑或疫情即將宣告結束?人們有理由這麼樂觀嗎?事實上,最靠譜的答案是,我們對疫情走勢還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

https://p.dw.com/p/46Xlx
Deutschland | Coronavirus |  Maskenpflicht in der Frankfurter Innenstadt
圖片來源: Florian Gaul/greatif/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現在的情形有些不可思議,一方面,德國感染人數和感染率每天都在創新記錄。如此多的單日新增病例如果出現在去年,政府早已採取了全國性的停擺措施。另一方面,人們對疫情結束卻信心滿滿,甚至已經開始了有關結束防疫限制的討論。

丹麥的十萬人七天感染指數已經上升到了驚人的5200,但政府卻取消了幾乎全部防疫措施。丹麥政治學者彼得森表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繼續實施限制措施將會給"經濟、民眾幸福感以及民主權利"等諸方面都帶來損失,因為這些限制漸漸會讓人們產生"疫情疲倦"。為丹麥政府防疫政策提供咨詢的彼得森表示:"停擺會讓人們產生相互猜忌,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放鬆限制措施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疫苗提供了必要的保護,使疫情的危害減弱了許多,即使不幸"中招",人們也不再驚慌失措,畢竟奧密克戎引發重症的概率已經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除此之外,歐美部分國家已經過了感染高峰,情況正在明顯好轉。

恰恰是傳染性極高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有可能會為這場歷時兩年多的疫情劃上句號,至少很多人對此充滿了期望。

新冠病毒當然並不會從此銷聲匿跡,它今後仍會不時在某個地方突然現身,但終究不會造成全球性的影響。這場疫情終將結束,我們又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了。

這樣的樂觀情緒有依據嗎?奧密克戎能為疫情劃上句號?老實說:我們還不知道答案。

今後會怎樣仍是個未知數

沒有任何專家、政治家和記者能夠準確預言未來幾個月的疫情走向,因為我們無法準確預言這個狡猾的新冠病毒今後還會出現怎樣的新變異毒株。我們唯一能準確預言的,就是新冠病毒一定還會出現新的變異體。病毒選擇人類作為其宿主之後,通過變異而鬥智鬥勇的過程就會不斷推進。

Dänemark | Aufhebung aller Corona-Beschränkungen
儘管感染率不斷飆升,但丹麥卻基本放開了防疫限制。圖片來源: Liselotte Sabroe/Ritzau/Scanpix/imago images

德國不倫瑞克市海姆霍茨傳染病研究中心的專家克勞澤此前對媒體表示:"今後是否還會出現能夠繞過人體免疫系統、並引發重症的新變異毒株,我們對此一無所知。因此,對於所謂奧密克戎將導致全球性疫情結束的樂觀看法,我並不能認同。"

還有一種可能的場景則是,奧密克戎導致的傳染潮會逐漸減弱,它不再是佔主導地位的變異毒株。慕尼黑工業大學病毒學研究所所長普羅茨( Ulrike Protzer)表示:"奧密克戎傳染力減弱之後,德爾塔捲土重來是完全有可能的場景。"

全球疫情即使轉為地方性流行病 但風險也依然存在

無論是新型變異,還是原有毒株,無論其毒性是強是弱,新冠病毒的任何一種毒株都可能再度出現。即便是全球性大流行轉變成了地方性流行病,但其危害性並不會因此減弱,也隨時都有可能引爆新的疫情。

不來梅萊布尼茨傳染病預防研究所的澤布(Hajo Zeeb)對德國之聲表示: "全球性疫情轉變為地方性流行病之後,並不意味就可以皆大歡喜高枕無憂了。因為一個新的變異毒株就可以使情況立即出現逆轉,再度發生大規模的病毒傳播。"

澤布說:"如果疫情不能轉變為地方性傳染病,那麼我們就不得不長期面對疫情困擾,也會不斷出現大規模的傳染,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發生的。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應對準備,一方面要保持謹慎,另一方面要接種疫苗,我們已經有了非常有效的疫苗,這一點很值得慶幸。"

艱難的決策

儘管前景並不明朗,但我們還是應當依據現實情況做出必要的決定。在目前的疫情形勢下,是否可以逐步放寬防疫限制,即使由此造成更多人感染也在所不惜?當然,這並不是科學家們能夠做出的決策,而是要由政治家們來定奪的事情。

莫爾斯市肺病醫院主任醫師福斯哈爾( Thomas Voshaar)形容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為擺脫全球疫情提供了可能途徑,為此目的他曾在媒體發出讓奧密克戎廣泛傳播的呼籲。他表示,讓所有人都感染病毒,才是使全球疫情轉變為地方性傳染病的自然途徑。

至於醫院能夠應對如此眾多的感染病例,福斯哈爾則並不擔心。他說:"沒有跡象顯示,感染人數增加後會造成急救病床短缺的問題。普通病房就能夠應付得了,而且堅持幾個星期就大功告成了。"他認為,闖過這一關之後,情況就會大大好轉,因此這樣做是值得的。

流感同樣需要風險評估

"我們能夠接受多少人感染病毒?我們能夠避免多少人感染,我們又願意為此付出多高的代價?"傳染病學家克勞澤認為,這並不是純粹的醫學問題,整個社會需要就這些問題達成共識。

這些問題當然很難找到標準答案,但克勞澤建議大家可以去比照流感的應對辦法:"中等程度的季節性流感也會造成損失,但我們的社會顯然是能夠接受這些損失的。"

將新冠疫情同流感相互比較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畢竟人類也無法將流感病毒趕盡殺絕。流感會定期發生,而且總會出現新的流感病毒變種,但我們已經習慣了同流感病毒共存的生活。通過感染或接種疫苗,我們應對流感的免疫力也在不斷增強。

通過每年接種疫苗,可以確保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病患者擁有應對變異流感病毒的免疫力。

新冠病毒可以用同樣的辦法來應對。慕尼黑工業大學病毒學研究所的普羅澤表示:"接種過疫苗的人,如果再被感染一次,那麼他們的免疫系統就能很好地應對新的變異毒株。"

Norwegen Impfung gegen Coronavirus
老年人及基礎病患者群應在今年秋季接受第四劑疫苗注射。圖片來源: Fredrik Hagen/NTB/AP/picture alliance

因此,高風險人群很有必要考慮今年秋季再去接種第四劑疫苗。普羅澤表示,來自以色列的數據可以幫助人們做出決策,在以色列很多人已經完成了第四劑疫苗的接種。

靈活應對

儘管我們並不清楚未來疫情的走向,但對於新冠病毒的頑固多變,我們已經有所領教。因此,我們有必要為同新冠病毒長期共存做好準備。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已經掌握了一系列應對新冠病毒的手段,能夠讓我們更好地保護自我,並根據疫情變化隨時做出必要的反應。

我們已經學會了同新冠病毒共同生活。為了生存下去,新冠病毒的適應能力極強,但我們人類同樣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