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斯諾登事件:歐洲「壓力山大」

2013年7月4日

美國「棱鏡門」揭秘者斯諾登也向歐洲國家提交了避難申請。但歐洲人不敢接收他,顯然是為了避免和美國發生衝突。

https://p.dw.com/p/192D8
Demonstrators hold banner during protest rally in support of former U.S. spy agency NSA contractor Edward Snowden in Berlin July 4, 2013. The sentence reads: Shelter in Germany for Edward Snowden". REUTERS/Tobias Schwarz (GERMANY - Tags: POLITICS)
Demonstration in Berlin pro Asyl für Edward Snowden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斯諾登仍在繼續尋找可以為其提供庇護的國家。至今他已經發出了21份避難申請。一些國家還沒有正式作出回復,除了委內瑞拉已經放出積極訊號之外,大多數國家都採取了拒絕態度--而且基本都聲稱是出於手續上的原因。

德國也拒絕了這位一旦回到美國可能面臨嚴重刑罰的洩密者。一些反對黨政治人物對此感到憤怒,指責政府"偽善"。不過,很顯然害怕與美國發生衝突的國家並不止德國一個。法國和葡萄牙一度禁止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的專機過境,就是因為有人猜測斯諾登可能在這架飛機上。

過分主動的"俯首聽命"?

究竟美國有沒有直接對相關的歐洲國家施加壓力,還很難判斷。柏林自由大學的政治學家拉默特(Christian Lammert)認為,也可能這是相關國家"自作多情"的主動聽命。一個可以想像的原因就是,歐美情報機構之間存在安全政策上的緊密合作,美方提供的情報曾經多次幫助歐洲國家成功阻止過恐怖襲擊。而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從美國國家安全局等情報機構的監控中完全是可以獲益的。

Bildtitel: Dr. Christian Lammert Bildbeschreibung: Portraitfoto Dr. Christian Lammert, Dozent am John F. Kennedy-Institut der Freien Universität Berlin Bildrechte: Christian Lammert
政治學家拉默特博士圖片來源: Christian Lammert

此外,歐盟和美國即將要進行有關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如果取消關稅,歐盟有望節約數以百億計的稅款成本。此外歐美雙方都期待通過這一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促進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在這一背景之下,"當然大家都不希望破壞當下的政治氣氛",拉默特對德國之聲解釋道。

有著共同的安全政策、共同的經濟利益,且並肩應對金融危機--海德堡大學的歷史學家容克(Detlef Junker)也認為,如果歐洲國家在斯諾登事件上跟美國對著干,上述這些領域的夥伴關係就會受到威脅。各國政府必須要掂量清楚,為了一個斯諾登就冒上和美國發生根本性衝突的風險,這究竟值不值得。

此外,單拿德國來說,關於美國情報機構對德國進行如此大規模監控的消息曝光究竟給德國政界帶來多大的震驚,也很難說。不過拉默特認為,一些德國政客呼籲接納斯諾登的口號應該是純粹為選戰服務。畢竟今年9月德國就要舉行聯邦議會大選了。

"美國將繼續維持霸主地位"

不管歐洲國家是否在斯諾登事件上受到了美國方面的直接施壓,美國將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可以對其他國家施加影響。對美國頗為瞭解的歷史學家容克指出,原因就是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在二戰之後,美國一躍成為全球頭號軍事強國,"到如今它仍然佔據全球軍費開支的將近一半,在世界各地擁有大約1000個軍事基地(其中部分是秘密的),可以在20分鐘之內對地球上的任何一點實施軍事攻擊"。

Detlef Junker.jpg Gruendungsdirektor des Heidelberg Center for American Studies (HCA) Sehr geehrter Herr Steinmetz, in der Anlage erhalten Sie eine Portraitaufnahme von Prof. Junker, die Sie nutzen können. Mit freundlichen Grüßen Claudia Müller Von: HCA@urz.uni-heidelberg.de [mailto:HCA@urz.uni-heidelberg.de]
歷史學家容克圖片來源: Uni Heidelberg / Detlef Junker

非但如此,這個軍事強國在冷戰結束之後還給自己賦予了一個使命,那就是阻止其他大洲出現一個能夠威脅到自己全球領導地位的地區霸主。容克認為,軍事威懾力--即使它不是針對歐洲--"顯然仍是一種外交手段"。

問題在於,鑑於美國正面臨國內內政上的一些問題,以及亞洲日益強大的競爭對手,這樣的霸主地位是否還能繼續維系下去。容克認為,有理由斷定美國可以維持其強大地位:比如它在訊息技術產業的領軍地位,以及通過開發本國油氣資源來擺脫對沙烏地等海灣國家石油進口依賴性的做法,還有美元的強勢地位等等。容克說:"這些都是有力的依據,證明美國將維持它現在的全球霸主地位。"

作者:Jennifer Fraczek 編譯:雨涵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