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莫斯科下出一步好棋?

2013年9月13日

俄羅斯提出的有關敘利亞化學武器的倡議,為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該國衝突創造了一次機會。克里姆林宮再次回到「棋局」之中,但莫斯科並未打算改變其敘利亞政策。

https://p.dw.com/p/19h2W
FILE - In this Tuesday, Dec. 19, 2006 file photo Vladimir Putin, then Russian President, right, and his Syrian counterpart Bashar Assad smile as they shake hands in Moscow's Kremlin. With even his most powerful ally, Russia, losing faith in him, President Bashar Assad may appear to be heading for a last stand against rebel forces who have been waging a ferocious battle to overthrow him for nearly two years. But Assad still has thousands of elite and loyal troops behind him, and analysts say that even if he wanted to give up the fight, it's unclear those around him would let him abandon ship and leave them to an uncertain fate.(AP photo/RIA Novosti, Mikhail Klimentyev, Presidential Press service, File)
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馬格莉特‧克萊恩(Margarete Klein)將莫斯科有關將敘利亞化學武器置於國際社會控制之下的倡議稱為"俄羅斯外交的一次戰術勝利"。這位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俄羅斯問題專家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俄羅斯通過這種方式避免了最壞局面的出現。美國如果真的實施軍事打擊,將會削弱大馬士革的阿薩德政權,莫斯科可能就此失去在中東地區的一個重要夥伴。至少是在可見的一段時間之內,這一局面將不會發生。

立場獨立的莫斯科出版家及軍事專家格爾茨(Alexander Golz)也表示,這是莫斯科下出的一招好棋。他提醒人們注意,提出將敘利亞化武置於國際社會控制之下的既非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不是普丁,而是美國參議員盧加爾(Richard Lugar)早在一年前就想出的主意。"但是拉夫羅夫和普丁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重新提起此事",格爾茨對德國之聲表示。

Margarete Klein, Russland-Expertin bei der 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SWP) in Berlin Übetragung der Rechte dieses Bildes an DW-Online: Das Bild wurde der DW von Frau Klein zur Verfügung gestellt und darf frei verwendet werden.
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俄羅斯問題專家克萊恩(Margarete Klein)圖片來源: M. Klein

莫斯科電視台:"法國人要求授予普丁諾貝爾獎"

俄羅斯媒體對普丁的此番表現贊譽有加。在全國性電視台NTV的網站上出現了這樣的新聞標題:"法國人為敘利亞和平向普丁授予諾貝爾獎"。下方的一個鏈接指向該台的重點新聞節目"今日"(Segodnja)。主持人馬特維傑夫(Pawel Matwejew)在有關敘利亞局勢的新聞綜述中講道:"很顯然,俄羅斯有關控制化學武器的倡議大獲成功,甚至連北約也原則上同意這一倡議。"

報導中繼續寫道:"俄羅斯總統成為今天的英雄。在羅馬的街道上,普丁的招貼畫上出現了'我支持普丁'的標語。埃及人用'美國,再見'這樣的話來表達對於普丁的愛戴。而在法國,人們甚至建議向普丁授予諾貝爾和平獎,理由是,如果他確實阻止了軍事打擊,那麼他對於和平的貢獻絕對要大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歐巴馬。"提出建議的到底是哪些法國人,他們在何時何地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報導中並沒有給出答案。

普丁"教訓"華盛頓

普丁也沒有忘記利用這一良機,"教訓"一下美國。他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的文章裡寫道:"有理由擔心,用軍事干涉的方式介入別國內部衝突成為美國的慣常做法。這是否符合美國的長期利益?我對此表示懷疑。全世界數百上千萬人越來越不將美國視為民主典範,而是一個在全球一意孤行實施暴力的國家,在'不是朋友便是敵人'的口號下拉幫結派。"

但是,莫斯科的敘利亞化武倡議是不是就是通向和平的道路呢?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專家克萊恩女士相信,"敘利亞政府將試圖將這一建議作為拖延時間的手段"。現在儘管敘利亞問題談判有了新一輪機會。但克萊恩質疑道,誰又應該坐在談判桌邊呢?敘利亞反對派拒絕與阿薩德對話。而俄羅斯有關化學武器建議能夠成立的先決條件就是:國際社會同時與阿薩德政權和敘利亞反對派進行合作。否則國際觀察員在敘利亞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

Russischer Journalist Alexander Goltz. In Sankt Petersburg fand ein Seminar zu dem Thema "Berichterstattung über die Aktivitäten der NATO in den russischen Massenmedien" statt. Zu den Veranstaltern dieser Diskussion gehörte das NATO-Informationsbüro in Moskau. *** Bilder von DW-Korrespondent Wladimir Izotow, November 2011
俄羅斯軍事專家格爾茨(Alexander Golz)圖片來源: DW

克里姆林宮的敘利亞政策沒有改變

獨立的俄羅斯軍事專家格爾茨確信,如果不是美國發出了軍事打擊的威脅,莫斯科和大馬士革都不可能作出任何反應。"就在幾天前,莫斯科似乎還處於國際政治舞台的邊緣地帶,而在歐巴馬拒絕與普丁會面的時候,這一情況達到了高潮。西方很不願意老是聽俄羅斯在那兒訴苦。"但現在俄羅斯又一次回到了這場"外交棋局"之中。

但是,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是否有所改變?格爾茨對此給出的回答是:"俄羅斯外交的基石是這樣一個理念:一個國家應該在沒有外界干涉的情況下,自己解決其內部衝突。這意味著,每個獨裁領導人都可以對民眾為所欲為。"這位專家並不認為,克里姆林宮對於阿薩德政權的立場會有絲毫改變。

作者:Alexander Warkentin 編譯:石濤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