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批評還是反猶主義?
2014年7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格勞曼(Dieter Graumann)表示,我們該放棄反猶主義這一糾纏不清的議題了。那是2012年,在德國國內進行了無數場關於反猶主義的討論之後。格勞曼並非等閒之輩,他可是在德猶太人中央委員會的主席。現在,他又成為討論人群中的一員,同政界人士、記者和教會的代表進行激烈爭論。格勞曼指出,他此生從未想到過,在德國竟又會聽到如此囂張的反猶言論。短短數小時內,在德猶太人中央委員會臉書網頁上就收到近60條有關加薩衝突的評論,其中四分之一是明確的反猶主義言論。警方已介入調查。
德國的特有現象
過去數年裡德國國內每一次有關反猶主義爭議的核心幾乎都涉及反猶主義的定義。不管是誰,只要對以色列政府的巴勒斯坦政策提出批評,便是反猶主義?兩年前,西蒙—維森塔爾中心的一份「黑名單」曾引起轟動。該名單列出了全球10名最危險的反猶主義者,雅科布‧奧格斯坦(Jakob Augstein)排名第九。他是《明鏡》周刊創辦人兼出版人魯道爾夫‧奧格斯坦(Rudolf Augstein)之子。小奧格斯坦在為「明鏡線上」定期撰寫的專欄文章中對以色列政府的巴勒斯坦政策提出尖銳批評,稱擁有民主政體的以色列以佔領者的姿態出現在加薩地帶,鎮壓巴勒斯坦人。他的這一批評被視為反猶主義。奧格斯坦予以駁斥。他在《明鏡》周刊上寫道,他完全清楚,作為德國人,他不能像瑞士人或西班牙人那樣去寫以色列,但是,作為一名德國記者,他不得不經歷一種角色的衝突:作為德國人,對以色列須謹言慎行;作為記者,則必須求真,只要以色列違法,他就應能直言相斥。
何謂反猶主義者?
批評以色列,在德國猶如踏雷區。反猶主義的指責接踵而至,速度快於在任何其他國家。其實目前存在針對何謂政治批評、何謂反猶主義的標準。歐盟便有如下定義:反猶主義者是這樣的人,即:妖魔化以色列,否認以色列國家的生存權;相將以色列的政策與納粹的做法相提並論,或是要猶太人對以色列政府的行為集體負責。在格勞曼看來,有關猶太人從事全球陰謀的說法、讓猶太人對各族群共同生活中出現的所有問題負責的想法,亦都屬於反猶主義思想。
不存在敵視猶太人新浪潮
歷史學家本茨(Wolfgang Benz)則不認為德國目前出現了反猶主義新浪潮。直至2011年,本茨是柏林工大反猶主義研究項目負責人。這位歷史學家認為,新近的情況並無特別之處。他研究相關問題凡30年。他指出,30年來,在德國國內,反猶主義問題雖始終存在,但在質上沒有大的變化。不過,在對以色列國家的態度上有明顯移位。他指出,人們不願接受以色列政府的政策,不過,這並不就是反猶主義。根據德國電視二台所做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18%的德國公民認為,以色列要對中東衝突負責,只有9%的人認為巴勒斯坦人須承擔主要責任。
政界和媒體條件反射式的攜手行為
對真正的或所謂的反猶主義,德國國內做出的反應之迅速和激烈在歐洲國家中罕有其匹。非常明顯的是政界人士和記者們的那種心理反射式的攜手行動。常常在指責還未得到證實之前,他們便出於歷史使然的愧疚原因立即走上聲討反猶主義的戰場。對此,在德猶太人中央委員會前成員費勒格(Rolf Verleger)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政界和媒體對街上出現反猶口號負有一定責任。他指出,如果政治家們和記者們說,以色列做的事情都是對的;要是在德猶太人的代表說,誰反對以色列,誰也就是在反對猶太人,那麼,這簡直就是在刺激反猶情緒。他指出,人們絕不能贊同以色列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儘管德國國記憶體在敵視猶太人的現象,甚至發生了針對猶太人的暴力行為,歐盟議會綠黨議員科恩—本迪特(Daniel Cohn-Bendit)仍認為,德國社會不會因此出現不穩定。他也不擔心,法國會出現社會不穩定。他指出,在法國的反猶主義有移民因素,在德國則有基督教因素,而這兩種反猶主義古已有之。
作者:Volker Wagener 編譯:凝煉
責編: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