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留下—融合
2015年9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超過一半逃往德國的難民因戰亂而背井離鄉。他們將長期留在德國。
大部分難民來自敘利亞,佔難民總數的三分之一強。此外,來自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難民分別佔難民總數的10%。來自厄利垂亞和索馬利亞的難民分別佔4%和2%。
有關"安全來源國"的討論基本不涉及來自上述地區的難民。他們將在德國獲得難民身份,但需要越過一系列的官僚障礙。慈善組織"支持難民"(ProAsyl),新教慈善協會(Diakonie),雇員福利機構、明愛慈善機構(Caritas)都呼籲政界採取措施,在難民的居住、登記等方面拿出解決方案,並且在全歐洲層面對此作出回答。
難民必須盡快得到合乎人類尊嚴的生活。慈善組織和教會組織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為難民提供住所。很多情況下,難民不得不在體操房、舊校舍、兵營或者帳篷裡臨時過渡。
內政部關於可以將這樣的臨時過渡期延長至6個月的計劃招至慈善組織強烈批評。"支持難民"組織認為,這樣的措施會將"融合願望"扼殺在萌芽中,此外還會增加難民住地出現暴力事件的可能性。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將難民安排在私人寓所裡。
由於德國人口密集的地方住房緊張,慈善機構呼籲擴建社會福利房。過去幾年裡,德國的社會福利房數量急劇減少。上個世紀90年代初,德國有近400萬套社會福利房,現在僅有150萬套。現在的首要任務是避免出現希臘或匈牙利那樣讓難民流落街頭的狀況。
難民登記遇到官僚壁壘
為了加快融合,難民身份必須盡快澄清。慈善機構呼籲盡快讓難民參加語言學習班,融入德國的教育系統。目前,這一融合進程因官僚主義壁壘變得更為緩慢。許多情況下,德國警方會對難民展開非法越境調查,之後又中止調查,允許其進入申請避難程序。有關當局目前面臨繁重的審批難民申請的任務,僅在7月就有8.9萬人來到德國,只有3.4萬完成了登記。
沒有登記就意味著不能進行難民申請。在這種情況下,難民們的衣物和食品都得依靠私人捐助,並且無法得到國家提供的醫療服務和零花錢。
此外,由於沒有對處理難民材料制定期限,許多難民常常要等待數月才能得到當局的答覆。
都柏林程序失靈
有鑑於匈牙利、希臘和義大利出現的混亂局面,新教慈善機構呼籲允許難民自己選擇在哪個歐盟國家提交難民申請。規定難民進入歐盟的第一國必須對難民負責的都柏林程序越來越受到批評。
慈善機構認為,應當允許難民去那些有親屬在那兒的國家。只有這樣,融合進程才能取得成功。德國生活著15萬敘利亞人,10萬伊拉克人和7.2萬阿富汗人。貝特斯曼基金會5月的一份調查顯示,業已存在的社團對難民融合起著促進作用。
教宗呼籲收容難民家庭
鑑於目前的難民危機,教宗方濟各在周日(9月6日)聖彼得廣場舉行的彌撒中呼籲歐洲每個天主教團體都收容一個難民家庭,為迎接12月即將到來的聖年作出具體的姿態。他說,面對成千上萬難民為逃離戰爭和飢饉,尋找新生活而承受的苦難,宣揚"勇氣和耐心"是不夠的,"基督的希望是鬥爭性的"。他呼籲歐洲各主教都支持其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