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愛因斯坦—科學研究的巨人,家庭生活的矮子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7月12日

100年前,愛因斯坦發表了具有革命性的相對論,從此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今年——愛因斯坦年,已有無數關於這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以及和平主義者的傳記問世,但鮮為人知的卻是這名天才物理學家作為一名普通人,與女人以及與其家庭的艱難關係。

https://p.dw.com/p/6uXr
愛因斯坦與第一任妻子:米列娃圖片來源: AP

「如果出於社會原因不再需要,你便得放棄一切同我的私人關係……你既不要寄希望於得到我的溫情,也不要對我有什麼譴責……如果我提出要求,你必須毫無怨言地立即離開我的臥室,或者書房。」

這是愛因斯坦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1919年離婚前不久簽署的「婚姻條約」中的節選。然而,二人愛情關係的開始卻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19世紀末,愛因斯坦在蘇黎世結識了塞爾維亞人米列娃‧馬利奇——這名當時被允許在瑞士科技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的第五位女性。大約從1900年起,二人頻繁交換情書。愛因斯坦在給米列娃的信中說,「你不僅現在,而且永遠將是我的寶貝。」米列娃和愛因斯坦心有靈犀: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探討愛因斯坦的研究課題。

1901年,米列娃懷孕了。1902年1月底,孩子出生在今天塞爾維亞的諾維薩德米列娃的家中。一名私生子的出世在當時即使不阻礙、至少也會影響他的事業發展。這個被稱為「麗澤爾」的小女孩後來經歷了怎樣的命運:是夭折了呢,還是被人領養了?愛因斯坦傳記作者約爾根-內弗說:「我們今天可以猜想,二人之間的危機是由麗澤爾引起的。愛因斯坦有可能強迫米列娃讓人領走了孩子。她在塞爾維亞待了一年,回來的時候沒有帶小孩。愛因斯坦從來沒有看望過米列娃,也沒有看到過這個孩子。二人從未談起過這個小孩的情況。可是所有的朋友都感到,他們的關係出現了危機。 」

愛因斯坦和米列娃於1903年初結婚。米列娃未能結束學業,但愛因斯坦不僅畢了業,還在伯爾尼的專利局謀了一個職位,同時也開始在那裡進行相對論的研究。1905年6月30日,愛因斯坦遞交了論文,9月,該論文被納入「物理年鑑」發表。

迄今都不清楚的是,米列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了相對論的研究。不管怎樣,愛因斯坦不再讓米列娃參與他的工作,兩個兒子漢斯-阿爾貝特和愛德華的相繼出世佔去了米列娃的許多時間。因此,愛因斯坦夫婦之間的關係也越加疏遠。1909年,米列娃在給朋友海倫娜的信中說:「一個獲得的是珍珠,另一個獲得的是放珍珠的空盒子。」

Einstein mit seiner Frau Elsa
愛因斯坦與第二任妻子:艾爾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akg

後來,愛因斯坦接受了柏林大學的邀請,並於1914年遷到那裡。這便宣告了二人關係的結束,因為米列娃痛恨柏林,至死都一直留在瑞士。20年代中,愛因斯坦則開始了同其表妹艾爾薩的戀情,並於1919年,和米列娃離婚3個月後,同艾爾薩締結連理。但他和米列娃一直保持聯繫,畢竟二人共同擁有兩個孩子。愛因斯坦努力保持同他們的父子關係,但長子阿爾貝特一直態度疏遠,次子愛德華則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並於1965年死於蘇黎世的一家精神病院。

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首次得到了證明,他被譽為科學界的革命者。妻子艾爾薩則保護其不受媒體的干擾,並引薦他結識當時的社會名流。艾爾薩生性快樂,但對科學毫無興趣,與聰明智慧卻喜怒無常的前妻米列娃形成鮮明對照。不過,愛因斯坦同這兩個女人的關係顯然有著類似之處。愛因斯坦與其他女人的關係從未間斷過。

1933年,愛因斯坦以受迫害猶太科學家的身份同艾爾薩移民美國,並在普林斯頓獲得了一片從事研究的淨土。不幸的是,1936年,艾爾薩猝然病逝,使愛因斯坦在獲得學術自由的同時,在個人生活上陷入了孤獨的境況。

愛因斯坦在政治方面越來越活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堅定地成為和平主義者,後來則成為反對納粹的鬥士。不過,愛因斯坦再也沒有開始另一段固定的戀情,與人過分的親近令他感到迷惑。他開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領域。

「有可能恰恰是這樣,才為他取得偉大的成果創造了條件。愛因斯坦在許多領域取得了成就,而且不僅僅是作為科學家。我們不應忘記的是,他也是一名不屈不撓的公民權捍衛者,一個友好而幽默的朋友。我認為,他的問題是,不能承受過分的親近。」

愛因斯坦的晚年在普林斯頓渡過,並於1955年4月18日病逝。逝世的時候,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他在病榻四周撒滿了科學研究的手稿。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