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請不要和中國眉來眼去

文山 摘編
2017年3月2日

周四的德語報刊,討論了在經濟全球化面臨動蕩的今天,德國究竟應當怎樣調整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此外,中國的人口問題,也是一些報刊所關注的話題。

https://p.dw.com/p/2YYo7
Screenshot DW Wirtschaftsreportage Deutschland Handel mit China
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中國優勢"為題,分析了德國到底應該以哪個國家作為最重要的外貿夥伴。評論注意到德國最新公佈的外貿數據,指出在保護主義盛行美國的今天,中國對德國經濟的意義越來越大。

"德國出口商很早就注意到這個趨勢。雖然來自中國的需求還不如美國那般強勁,但是將德中貿易簡單歸結為德國消費者青睞中國生產的廉價服裝與手機,也未免太膚淺。如今德中經濟緊密相連,也要歸功於德國企業向中國出口越來越多的汽車與機械產品。這一趨勢的潛力不可小覷。在動蕩的年代,強大、可靠的貿易夥伴顯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既然老朋友揮別了共同的目標,那就應該盡快尋找新夥伴。"

文章隨後回顧了川普当選總統幾個月來,中國方面對全球化的支持表態以及德國政界、經濟界對中國的示好。隨後筆鋒一轉,指出德中經濟中的問題。

"德國經濟部越發狐疑地看待中資收購。中國企業正在頻繁收購德國企業,與此同時中國卻沒有向德國資本對等開放市場。在致力於實現開放經濟體系的鬥爭中,中國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合作夥伴?市場開放不對等並非唯一值得質疑的地方。中國的出口傾銷經常違反國際貿易規則。此外,經濟上的實用主義也要完全佔據上風,才能讓人忽視遠東的經濟大國其實並非民主國家、也並不怎麼在意人權問題。"

"現在就將美國開除出增長市場之行列,未免為時過早。固然,貿易保護主義者羅斯(Wilbur Ross)被任命為美國商務部長,這澆滅了外界對於美國自由貿易的希望。但是全球價值鏈盤根錯節,美國不可能優雅地從國際市場上全身而退。因此,德國的汽車、機械、製藥等核心產業應當繼續面向西方貿易夥伴,美國人將很樂意見到這些德國企業的產品。"

"近來的政治動向也清晰表明,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不能過於依賴某一個貿易夥伴。德國經濟從來沒有依賴過某一個貿易夥伴,而是一直從多樣化的產品以及多樣化的貿易關係中受益。德國不應該和中國過多地眉來眼去,而是應該認識到多樣化這一傳統優勢。"

China Familie Ein Kind Politik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Ralston

德國《每日郵報》"中國教訓"為題,刊發評論指出,中國在生育政策上的教訓,歐洲國家應該引以為鑑。

"北京的掌權者顯然已經意識到,生育率只有1.05的中國,在人口、社會、經濟上全面走入了死胡同。之前的35年中,中國當局用高額罰款、強制流產、強行節育的手段來壓制民眾的生育願望。現在,中國當局正面臨這一政策的嚴重後果,不知如何才能提高育齡人口的生育意願。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建立在不穩固的人口根基上。在不久的將來,印度不僅僅將在人口數量上超越中國,還將因為更大的青年人口數量而具備更高的經濟活力;與此同時,中國則不可阻擋地老齡化。人口結構的變化具有長期的影響力,無法通過短期的措施來修正。中國的例子應該讓歐洲政界警醒。我們'老大陸'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體民眾的福祉也越發受到老齡化的威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