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西方必須統一對華立場

2021年8月3日

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半年以來,一直在努力修復與歐洲盟友的關係。但在對華政策方面,他卻基本延續了其前任川普的強硬路線。

https://p.dw.com/p/3yU91
Symbolfoto Handelsbeziehungen zwischen China und der EU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Ohlenschläger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發表長篇評論,稱華盛頓顯然已經下定決心,要遏制住習近平的全球野心。這篇題為《西方必須統一對華立場》的評論寫道:

「美國出版物上一再出現有關美中戰爭的文章。最近一次是在《國家利益》上(「若然開打,何以美軍無法輕易贏得對華戰爭」)。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指責中國政府有意支持網路駭客。駭客們既履行政府合同,也為個人牟利從事網路犯罪。拜登總統以震驚四座的戰爭警告對其情報機構尤其是對微軟電子郵件系統大規模攻擊的調查結果作出反應:『我認為,我們最終如果與一大國發生熱戰,極有可能是大規模網路攻擊的後果。『 
」這位總統腦袋裡也裝著俄羅斯,但他此話可能主要是針對中國的。數字冷戰可能演變成網路熱戰的這一看法也在歐盟和北約引起關注。 
 

美中關係日趨對立的大背景下,歐洲人應當何去何從呢。評論接著寫道:  
「然而,除此之外,西方亟需澄清其對中國的立場。迫使經濟和貿易夥伴在平等基礎上公平行事是否就夠了?歐洲人如何抵擋中國人涉足巴爾干地區、干預歐盟政治?北約真能在跨太平洋地區發揮作用?而相當於脫鉤和對抗的拜登主義的行動框架,即:民主國家聯手反對這一世界上的專制政權,——在這個世界上,安全政治和經濟政策利益到處交織一起,更有甚者,無法壓制的人權考慮和不可或缺的氣候合作相互對立,——真是一種現實政治選項?「 

周一,德國的「巴伐利亞號」護衛艦離開威廉港,開始了為期七個月的印太使命。當這艘戰艦明年二月返回德國碼頭時,德國已經有了新一屆政府,而新一屆政府又會如何評判此次遠航使命呢?《南德意志報》對此發表評論寫道:

WS | Deutschland Fregatte «Bayern» sticht in See
巴伐利亞號明年二月返航時,德國已經有了新一屆政府。圖片來源: Sina Schuldt/dpa/picture alliance

"巴伐利亞號護衛艦返航時,德國的政治氣候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目前尚無法定論。但可以預見的卻是,迄今為止的對華政策已經無法全盤延續。綠黨和自民黨等反對黨已經明確同黑紅政府的對華政策劃清界限。上述兩黨均要求,在維吾爾和香港人權問題上,在中國在東亞地區耀武揚威的問題上,德國必須表達鮮明的立場。上述兩黨當中,至少會有一個將很快作為執政黨面臨是否履行諾言的考驗。同樣可以預見的是,一旦拉舍特當選總理,他將會盡力保留梅克爾式的對華迂迴路線。


不過,對華政策的矛盾之處將只是新政府面臨的諸多問題當中較小的問題。過去幾年當中,中國專制政權不僅借助數位技術加強了對內部的管控,而且任何國家膽敢對北京的權力欲提出批評,都會感受到沉重的壓力。同冷戰時期不同的是,北京並不在乎是否能向全世界輸出共產主義理想,北京的目的是要不惜一切代價貫徹自身的利益。實現這一目的的首選途徑是借助各國對北京的依賴,萬不得已,使用武力威脅也在所不惜。

包括歐盟在內的西方民主的未來取決於,西方能否為中國的權力索求劃出明確的界限。"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