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藍白合」破局與北京的威脅
2023年11月2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2024總統大選在野黨整合失敗,國民黨與民眾黨談判破局後,各自推出候選人組合登記參選。《慕尼黑水星報》周六發表署名文章「台灣總統大選:中國批評者成大熱門,激怒北京」指出,台灣反對派無法達成共識,在野黨「藍白合」破局後,「勝負可能已經分曉」。
文章開頭寫道,「台灣在野黨經歷了戲劇性的數日,如今陷入一片混亂。」 國民黨的侯友宜和民眾黨的柯文哲沒有就聯合參選達成一致,而是分別登記角逐總統大選。「這個決定可能產生深遠影響,遠超出台灣的範圍。」
文章回顧了藍白兩黨嘗試整合並戲劇性破局經過,兩黨在共同參選的初衷上出現分歧,未能就誰應成為總統以及副總統人選達成一致,這導致了難以調和的內部矛盾。作者指出,侯友宜和柯文哲雖然在政治背景上有著極大差異,但「兩人的共同點是他們對待中國的態度:對話而非對抗,和睦而非疏遠。這使他們與執政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截然不同。」
作者Sven Hauberg認為,根據目前的民調,侯友宜和柯文哲都不可能勝選,最受選民青睞的是現任副總統、支持台灣更大程度獨立的民進黨籍候選人賴清德。
文章分析:「明年一月的投票被認為是台灣多年來最重要的選舉。自 2016 年蔡英文執政以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顯著惡化。北京認為蔡英文及其副手賴清德是分裂主義者,計劃正式宣佈台灣從中國獨立。另一方面,賴清德最近一再強調,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不需要另行宣佈獨立。但賴清德過去曾高調將自己定位為『務實台獨工作者』。這種措辭經常激起北京怒火。」
作者指出,賴清德選擇搭檔蕭美琴更加劇了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後者近年來在爭取美國對台灣支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兩人被中國定調為「雙獨組合」。
「對北京而言,賴蕭配是『獨上加獨』。中國最近表示,台灣人必須意識到,如果兩人當選,對台海形勢意味著什麼。這是對這個島國近2400萬居民的公然威脅。然而,正是北京的這些言論,可能促使更多選民支持賴清德和蕭美琴。誠然,大多數台灣人並不希望獨立,而是更願意維持現狀。然而,讓北京來指手畫腳該投給誰,對台灣人來說也是不可接受的。」
《商報》在文章「中國批評者賴清德在台灣選戰中取得成功」也指出,台灣在野黨無法就共同候選人達成一致,這使得目前民調領先的賴清德面臨更小的競爭壓力,情況令中國不悅,同時也應令西方擔憂。若中國試圖以武力統一台灣,衝突將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災難性後果。一方面,台灣最重要的高科技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將處於險境;另一方面,台海衝突可能升級至中美戰爭。
文章強調了賴清德的勝利可能會導致兩岸緊張關係進一步加劇。中國對台灣問題一直持強硬立場,威脅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的選項。
「不同的態度也反映在政黨格局中。例如,國民黨仍然堅持所謂的九二共識,其模糊性旨在維護現狀與和平。根據這一共識,雙方都承認一個中國的理念,但默許彼此對這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釋。」
「與此同時,蔡英文試圖尋找一條中間道路,以取悅支持獨立的人,同時避免直接踰越北京設定的紅線。在她看來,台灣不必正式宣佈獨立,因為這個島嶼在事實上已經獨立。這已經讓北京無法容忍。中國認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更傾向於支持正式獨立,儘管他至少在言辭上也轉向了蔡英文的立場。」
但作者Martin Kölling指出:「中國可以寄希望於民進黨在執政八年後會因為醜聞和政治失敗而受到削弱。即使民進黨勝選,也可能在立法院中受到多數反對派的挑戰。」
「最重要的是,中國問題對選民的影響比四年前有所降低,這削弱了民進黨實力。這可能是國民黨的機會,迄今許多人認為國民黨因為親中政策而無法當選。」
但文章引述台灣政治大學學者南樂(Lev Nachman)稱:「侯友宜選擇了一個冒險的策略,他提名了極為親中的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顯然是為了動員國民黨的基層支持者。」
「然而,國民黨可能因此失去中間選民。尤其是年輕一代,在薪資凍漲和房價飆升的困境下,據民調顯示,約50%寧願選擇前台北市長柯文哲領導的民眾黨。」
文章最後寫道,台灣在野黨「藍白合」鬧劇對自身造成多大的傷害,還有待後續觀察。「現在的重要問題是,賴清德如何定位自己。戰略咨詢公司特內奧情報(Teneo Intelligence)的維爾道(Gabriel Wildau)警告稱,激烈的競爭『加劇了賴清德訴諸台獨言論以贏得選戰的風險』這可能促使中國通過加強軍事演習或政治網路戰來影響選情。因此,東亞的緊張局勢在選舉之前可能再次顯著升級。」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