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置身事外還能堅持多久?
2015年11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明鏡周刊》網站周四以"打擊'伊斯蘭國':氣惱而遲疑的中國"為題,指出儘管"伊斯蘭國"不斷殺戮中國公民,但是中國政府依然在避免直接和恐怖分子作戰。
"樊京輝被害、馬裡的中企員工在恐怖襲擊中喪生,這兩起對中國公民的襲擊讓國際主席習近平明顯提高了聲調。他強烈譴責恐怖分子的暴行,並宣佈北京將'堅決打擊'恐怖主義。但是,除了強烈的措辭,中國並不會有更多舉措。事實上,中國政府採取的是謹慎的姿態。"
作者認為,中國不願更多地被牽扯到中東危機之中,有著充分的理由。
"首先,如果中國積極參與到打擊恐怖主義的戰鬥中去,將會危及數以萬計的海外公民的安全。僅在阿爾及利亞就有4.2萬名中國人在工作,還有5萬中國人在利比亞。如果中國介入敘利亞戰事,這些中國人將可能會成為恐怖分子的襲擊目標。"
"其次,2014年前往境外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達1.2億。如果中國積極地軍事敢於中東局勢,這些遊客也會面臨更高的風險。"
"而且,如果中國積極參與反恐戰鬥,本土的伊斯蘭極端勢力發動襲擊的風險也會顯著增加。新疆近年來已經發生多起由維吾爾極端勢力發起的暴力襲擊。這一普遍信仰穆斯林的少數民族,儘管大部分人都是平和的,但依然遭到了中央政府的強力壓制。因此,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去年制訂了一張名單,列出了20個強行剝奪穆斯林權利的國家,中國位於該名單之榜首。在中國生活的穆斯林大約有2000萬,'伊斯蘭國'也將中國西部視作其哈裡發國家的一部分。根據中國中央政府的數據,目前大約有300名維吾爾人已經加入了'伊斯蘭國'、前往敘利亞以及伊拉克作戰。"
作者隨後問道,儘管面臨著上述風險,但中國置身事外的做法還能堅持多久呢?"英國也已經宣佈將參與正由美國、法國、俄羅斯分別主導的空襲'伊斯蘭國'之行動,中國現在就是唯一一個指望靠政治方案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北京很快就會面臨巨大的壓力。"
奧地利《新聞報》則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畜牧業。文章以"中國計劃大規模養殖克隆牲畜"為題,報導了一間計劃利用克隆牛來大規模提高肉奶產量的工廠。
"只要有用就行。至少在生物科技領域,中國近來都尊崇這一信條。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實驗員都在進行克隆試驗。現在,有一個項目要出人意料地開始大規模生產:多個中國生物科技企業以及研究所要在天津的一個巨大的工廠裡展開合作,克隆牲畜以及寵物。按照計劃,第一年將會克隆10萬頭牛,此後的產量將提升到每年100萬頭以上。"
作者回顧了數十年來中國不斷增長的奶製品需求,並提到了中國目前對進口奶製品、牛肉的依賴。而在文章末尾,作者又指出,在中國,針對克隆動物的公眾討論並不多。"但在社交網站上,有人不無諷刺地說,國家要關心民眾的福祉固然很不錯,但是掌權者應該帶頭吃克隆肉。還有人說,天津先是禍害自己的民眾,現在要禍害全國人民。就在這間克隆工廠廠址的附近,一座危險品倉庫今年8月發生爆炸,造成165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