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當論文造假成為商業模式
2021年12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兩名德國學者對學術造假問題進行研究後得出的結論是,這絕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已經形成了"規模驚人的造假業務"。《法蘭克福匯報》以《當論文造假成為商業模式》為題,報導了這一現象,文章寫道:
"撒貝爾(Bernhard Sabel)是馬格德堡大學醫學心理專家,他對由他負責的專業期刊《修復神經學和神經科學》(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去年的四十位論文作者進行了調查。他向這些作者發出了包含一系列問題的問詢函,他要求所有作者及參與者提供詳細聯繫方式,並詢問他們是否願意提供原始數據。然而儘管撒貝爾多次提出警告,不回復問詢,有可能會導致相關論文從公開資料庫中被下架,但仍有半數作者沒有做出回應。另有四分之一作者雖然做出了回復,但回答問題時明顯避重就輕。撒貝爾對《法蘭克福匯報》表示,他本想通過問詢函測試一下造假問題的嚴重程度。'問題非常嚴重,這次測試結果是75%的論文有問題。'這類造假論文絕大多數來自中國,也有極少部分來自印度、台灣、泰國以及沙烏地。撒貝爾說:'科學界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信任,而這種信任正在遭受嚴重的破壞。'
撒貝爾曾在中國從事過學術研究,他表示他熟知的一些中國同行和很多中國研究機構的工作態度無可挑剔。但很多工作繁忙的醫務人員,只有在西方專業期刊發表論文,才有可能得到升遷機會。但這些醫務人員並沒有時間從事嚴謹的學術研究。於是,中国網際網路中就出現了出於商業目的的假論文中介機構,他們提供在著名專業雜誌上刊發論文的服務。他們能夠憑空捏造出一份聽起來煞有其事的英文版學術研究。一些西方專業期刊也會刊登這樣的論文,因為他們在中國擁有相當多的訂戶。撒貝爾表示,他不把握中國政府是否瞭解學術造假問題的嚴重性。但他指出,這種造假行為最大的受害者恰恰是中國學術界本身。
賽菲特是漢諾威醫科大學的藥理學專家,由他主導的《瑙恩-施密特伯格藥理學檔案》(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撤下15份造假論文後,他下令開始實施嚴厲的審核程序。比如,他要求論文作者必須提供原始數據。2020年總計1200份投稿中,他發現了350份論文有作假。同撒貝爾一樣,賽菲特也通過一系列防範措施去審核論文的可信度。具體如何辨別真偽,他們兩人都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因為他們不想讓遠在中國的造假者們想出對策。總而言之,審核內容已不再侷限於是否存在文字剽竊。"
賽菲特表示,有時被他拒絕的假冒論文,過一段時間竟會奇跡般地以不同的作者姓名發表在其他的專業期刊上。文章最後寫道:
"賽菲特對《法蘭克福匯報》表示,'現在,當我收到一份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時,我通常會認為這是一份假冒論文。我非常不理解,為什麼中國政府會容忍這種造假行為。'他表示,迄今為止,還從沒有人因造假問題向他道歉。"
歐盟計劃斥資三千億歐元,在全球範圍內促進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歐盟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做出的回應。《商報》寫道:
"除了歐盟之外,日本、美國以及英國也已意識到了基建政策的重要戰略意義。在具體實施方面,他們甚至已經走在了歐盟前面。美國政府計劃明年一月就推出十個燈塔項目。
今年夏季的西方七國首腦會晤上,美國總統拜登提出了'重建更好世界'計劃,這也是西方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做出的回應。歐盟也將加入這一行列。歐盟委員會的戰略文件的中寫道:歐盟的'全球門戶'將同西方七國已經展開的工作相結合,並同'重建美好世界'計劃相輔相成。"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