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永遠的「二等公民」
2016年12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年關將至,在西方國家進入聖誕和新年節慶季的同時,中國老百姓也開始為春節做準備,不少在北上廣等大城市務工的農民工也開始為返鄉過年做準備。《法蘭克福匯報》記者Petra Kolonko則關注了他們中一部分人的命運--在北京務工多年,但始終都是"二等公民",沒有戶口,也沒有正式居民所應有的各項權益,現在北京市政府在努力將他們趕出城區。
莫建華(音)來自山東農村,在那裡他擁有一棟自己的小房子,但是他卻寧願選擇和妻子擠在北京的一間16平米的房間裡,過著沒有自來水的生活。他們在北京已經生活了十年。之所以再艱難也要留在這裡,是因為"在北京他們兩口子一個月的收入加在一起能有一萬元左右,這是他們在農村老家月收入的四倍",記者敘述道。
"和莫氏夫婦一樣,在過去幾年裡從地方省份來到首都找工作並且留下來的農民工數以百萬計。這裡有比家鄉更多的工作,更高的報酬,城市的環境也比農村更乾淨、更安全。很多全國各地的高素質人才和大學畢業生也都樂意到北京發展",作者接著講述道,然而問題也接踵而至:這座首都現在是人滿為患,交通堵塞成了常態,市政府開始拉緊閘門。
"到2020年,全市總人口必須控制在2300萬的最高限之下。城六區(編者註:東城、西城、朝陽、豐台、石景山和海淀區)的人口未來四年內必須要從現在的1270萬壓低到1080萬,也就是說要減少190萬居民。……而所謂'降低人口密度'的計劃則從農民工和外來人口入手,從今年開始政府不再向這些人員發放'暫住證'了。此外,市政府還採取各種方法,迫使農民工離開內城區,比如從去年開始,北京住宅樓的地下室被禁止出租。因為過去這些地下室常常被廉價出租給農民工居住,那裡已經形成了一種地下居住文化。"
對於北京市"驅逐"農民工的措施,記者繼續分析道:"市政府嘗試將一些作為農民工就業首選的工廠外遷。內城的各種食品和批發市場逐個關閉。……頗受爭議的一項政府決定是,關閉數百傢俬人辦學的農民工子弟學校。這些學校是由學生家長、救援組織出資創辦的,為的就是讓那些沒有權利在北京接受義務教育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也能有地方上課。這些孩子的學習條件通常十分艱苦,教育部門對關閉學校給出的理由往往是校舍建築不安全,或者是不符合其它標準,但是批評人士認為,這事實上是在試圖逼迫那些有子女的農民工返回家鄉。"
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提到了北京市的一個新政策,這也許是農民工留京的一線曙光?根據今年8月出台的《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試行條例,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7年及以上的合法穩定就業且擁有合法穩定住所者,有望獲得北京戶口。如果符合這一條件的農民工真正在京落了戶,那麼他們的子女就可以在京接受義務教育。
但是記者接著分析道,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簡單:"許多農民工直接就在文件手續上敗下陣來。因為這些出生在農村的務工人員常常出生證、結婚證這類證件都不齊全。很多人雖然有工作,但是沒有勞動合同,不論僱主還是他們自己都沒有繳納社會保險。此外,要證明自己有合法穩定住所,不僅需要遞交房屋租賃合同,而且還需要出示房東的不動產產權證。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莫建華,就難以滿足這些條件。他的房東不願意交出房產證,莫猜測,這也許是因為房東擔心自己需要為自己的租金收入繳納所得稅。"
作者最後總結道:"許多農民工認為自己的前途渺茫。北京人會因嫌棄這些外來人口佔據了公車和地鐵而咒罵,但是他們也知道,這些農民工從事的勞動恰恰是他們這些本土居民早就不願意干的活兒。售貨員、廚師、餐廳服務生、理髮師、快遞員還有清潔工--這些服務業工種主要由艱苦勞作的外來人員承擔。"
文章最後引用了莫建華妻子的一句話:"市政府可能希望我們最好回老家去。……可是如果我們都走了,北京人要怎麼辦呢?"
"綠色長城"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再次被霧霾侵襲,《南德意志報》在其科技版面關注了中國在防治沙漠化方面的新嘗試。記者Christoph Behrens撰寫的文章《中國的綠色軍團》(Chinas grüne Armee)向讀者介紹了與嘉峪關長城平行的一道"綠色長城"。在古代,長城是抵禦外敵入侵的屏障,然而今天,有一個更加可怕的敵人正在步步緊逼--沙漠化。"中國國土的四分之一已經被沙漠覆蓋,而每年沙漠面積都要增加3000平方公里,這相當於德國風景名勝博登湖面積的六倍",作者接著介紹了嘉峪關長城旁邊的防護林,這座"綠色長城"能否捍衛廣大的中原土地不被沙漠侵吞呢?
"從1978年至今,中國人已經在戈壁灘周圍種植了超過600億棵樹木,這些防護林基本上與長城的走向並行,貫穿整個華北地區。這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自然保護項目,據悉要一直推行到2050年。"然而,嘉峪關一帶也是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作者分析道:"政治領導層深知:沙漠化越嚴重,社會衝突的危險就越大。東北地區已經有超過一百萬人口,其中大多數是回民,已經被政府從這片貧瘠的土地遷走,轉移到其它地區定居。"
然而,這一防護林工程究竟能給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帶來多大的貢獻,仍然存在爭議:"據專業雜誌《自然氣候變化( Nature Climate Change )》的一項研究,中國的綠色長城為全球植被覆蓋總面積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聯合國也對防護林在維持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方面的積極作用加以讚揚。但是批評者認為,這些種植工程並不是很具有可持續性。因為政府在防護林中使用的大多是速生的楊樹和冷杉,這些樹種並非天然生長在華北地區,所以甚至還會使得地下水的水位下降。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北京分部批評道,新增植被會'威脅自然林帶的生存活力'。據該組織統計,中國天然樹林植被目前只有大約3%處於健康狀態。"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