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施羅德建議"德國應向中國靠近"
2018年11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接受媒體採訪時批評美國的貿易政策,同時他發出呼籲,認為德國應該與中國緊密合作。"焦點線上"本周六(11月17日)發表了題目為"前總理炮轟美國:把我們當作被佔領的國家"(Altkanzler feuert gegen USA: Behandeln uns wie besetztes Land)的文章注意到了路透社周五對施羅德的採訪,這位前德國總理說:"我們不能如他們(美國)所願,好像成了一個被佔領的國家那樣被對待。" 施羅德覺得,美國大使就像一名佔領軍官員一樣對待德國,而德國政府對華盛頓進行了絕望的反抗。他也提出了解決方案--德國必須得向中國靠近:美國挑起的爭端中,受到影響的人不可避免地會走得更近。
"德國不應成為中美貿易爭端中的一件玩物,必須態度堅決地注重德國在中國市場的出口利益。"
這位74歲的德國總理現在就職於一家俄羅斯集團,他向德國政府發出警告,不要排斥、拒絕中國投資商,他提出問題:如果有一個中國投資商,不僅僅是經濟利益,也能給企業在中國市場帶來益處,有什麼不好呢?
他對與中國的合作並不持保留態度,只會限制武器貿易:"我們有許多投資者,他們的工業利益遠比那些來自中國投資者更為可疑。"此外,施羅德認為,中國投資商至少能帶來市場,那些所謂的"蝗蟲"投資商就不能做到這點。
華裔工程師被指盜竊商業機密
"中國派出間諜滲透到德國經濟,竊取技術和創新理念是多年以來就存在的指責。但幾乎沒有具體的實錘證明這種指控。涉事公司不願將難堪尷尬的問題暴露在公眾面前,會選擇在幕後處理--也就是不通過法律程序。"德國《商報》本周五(11月16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開頭這樣寫道。現在有了確鑿的案例。作者Bert Fröndhoff接著引出了文章的主角--科隆化工巨頭朗盛集團(Lanxess),這家公司本周向媒體證實,一名職務不低的華裔德國籍員工涉嫌竊取商業機密,將一種創新產品的製作過程透露給中國。有媒體報導,他自己後來在中國參與了這種產品的推廣。
科隆檢方告訴路透,他們依據約兩年前朗盛向警方的報案記錄,今年6月對一名華裔工程師提起刑事指控。
題目為"U先生和朗盛機密遭竊"("Herr U" und der Ideenklau bei Lanxess)的文章接著寫道:"這名員工2016年與另外一名華裔共同建立了一個公司,銷售山寨產品……這起案件其實已有年頭,根据杜塞道夫勞工法庭的文件記錄,早在2011年這名工程師用中文和一名'吳先生'(音譯)互通電子郵件--附件文檔是產品的詳細製作過程。兩年後,他又向吳先生提供所需設備和材料等進一步的訊息。吳先生要求對方提供生產工廠的項目建議書。"
2016年,這名朗盛員工成立了一家中國公司,事情被發現後,朗盛解僱了他,這家公司透露,被竊產品是"一種創新的,但尚不能收獲效益的產品"。
文章作者接著寫道:"是否僅是私人的商業間諜行為,或是政府參與其中,還沒有這方面的更多訊息。"這名前朗盛員工否認指控。他否認這些訊息是商業機密,沒有從事競爭活動,也沒有在中國創建生產工廠,並且也不打算這樣做。回國本來是要幫父母的忙。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