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改變對華經濟政策迫在眉睫
2022年9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有報導稱,德國經濟部正在考慮收緊對德國企業在華投資的國家擔保。《商報》發表評論認為,採取這樣的步驟必將產生深遠影響,但卻實屬必要。這篇題為《制定新的對華經濟政策迫在眉睫》的評論寫道:
"俄羅斯的例子充分顯示出,德國經濟屆將所有雞蛋放入一個籃子裡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一旦籃子被搶,所有雞蛋都無法倖免。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產生了高度依賴,北溪一號停止輸氣,德國立即陷入了能源供給危機。要修正此前的能源政策,德國不得不付出慘痛的代價。
然而,就總體經濟規模而言,俄羅斯影響力畢竟有限。假設台海危機不斷升級,直至到了不得不同中國脫鉤的地步,德國經濟面對的損失將要大得多。
德國企業也在強調業務多元化的重要性,企業高管對於中國業務暗藏的風險也心知肚明。但是,畢竟企業的業績要用營業額、股價和分紅來衡量,因此也就很難要求企業對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視而不見。"
評論寫道,也正因為如此,大眾和巴斯夫等德國企業仍在不斷加大對華投資,否則他們將無法向股民交代。
"雖然也有股民代表對企業過度倚重中國市場提出質疑。但僅憑這一點還遠遠不夠,政府也應進行必要的干預,至少不應再為大規模的風險性投資提供擔保。畢竟這類擔保對企業起到了鼓勵作用,使他們的對華投資變得越來越多。現在德國為對華投資的擔保額高達110億歐元,相當於對外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強。修正這樣的對華經濟政策已經迫在眉睫。"
受中國嚴格防疫政策的影響,許多在華學習的歐洲留學生已經兩年多不能返回中國繼續學業。前不久,上百名歐洲各國留學生在社群網站發表公開信,希望歐盟各國以及中國政府對他們當前的處境予以重視。《南德意志報》報導稱:
"這些'歐盟在華大學生'要求他們所屬國家政府為他們的訴求提供支持。也有人懷疑中國的簽證政策中包含戰略考量。例如,索羅門群島的八十多名大學生已經在今年三月獲准入境中國。不久前,這一太平洋島國剛剛加強了同中國的外交和軍事聯絡。
一段時間以來,在中國大學註册的德國學生也可以重返中國繼續學業。但受天價機票以及航班頻繁被取消的影響,返回中國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即便回到了中國,他們也需要在飯店接受隔離,並受到可能的出行限制,畢竟疫情尚未過去。德國學術交流中心駐北京代表施曼諾夫斯基( Ruth Schimanowski)給德國留學生的建議是:'耐心等待、保持冷靜、多存點錢'或者盡可能下一個夏季學期再赴華學習。"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