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對華政策上歐洲艱難尋找戰略自主

2023年3月16日

《柏林日報》指出,發生在歐洲土地上的俄烏戰爭應該有人斡旋實現停火,而中國對此有一個"好計劃",應當認真對待。《新蘇黎世報》認為,尚未成熟的歐洲對華新政,應該踩出一條獨立於美國的戰略自主道路。

https://p.dw.com/p/4OnSd
二十國集團外長峰會期間德中外長場外互動
二十國集團外長峰會期間德中外長場外互動圖片來源: Florian Gaertner/photothek/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日報》發表國際關係問題專家的長篇評論,指出在烏克蘭停火事宜上,"中國有一個好計劃,我們應該認真看待它"。文章認為,談判是否有成功的希望,要看條件是否具備。首先,"對調停者,雙方都必須有足夠的信賴,按照常理,他不應屬於任何一方的陣營。德國政府已不具備這個條件,因為它向烏克蘭輸送了大量武器、人道援助以及資金,並參與制裁俄羅斯",在調停之前先譴責俄羅斯的侵略暴行,這個人最好待在家裡罷了,不必費神開啟調停程序。按照這個邏輯,肖爾茨、蘇納克、拜登、馬克宏已統統出局,而南非政府拋出的一個倡議,居然沒有人關注到。

"中國政府的立場文件刻意沒有叫做和平計劃,但到處都被作為和平計劃看待,且遭到批評,這其實是好兆頭,矛盾只是表面。因為在這場衝突中只有一方滿意的計劃,對方則完全不可能接受。而中國的這個文件卻活動於兩極之間:它包含了雙方都想要的蜜糖,同時也有對雙方而言的酸醋。"

"立場文件要求所有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必須得到尊重,任何國家不得動用核武以及生化武器,也不得以此相威脅 -- 這是打臉俄羅斯,因為莫斯科政府不斷發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脅,侵犯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而烏克蘭卻從未對俄羅斯提出領土要求。中國的外交家也為烏克蘭(也包括北約)準備好了苦藥:一個地區的安全不能通過擴大和加強軍事陣營來實現。而每個國家的安全利益都應得到關切的呼籲,則是俄烏衝突雙方都可以拿來為自己的目標服務,只是這條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一貫表述非常相似。他得到的蜜糖是文件譴責單邊制裁,中國批評單邊制裁不能解決問題,相反製造新的問題。"

文章寫道,"這一胡蘿蔔加大棒的混合物過去幾周來不斷遭致批評。俄羅斯的宣傳機器把對其有利的內容大加渲染(其餘部分則閉口不談),西方政客則大批自己不喜歡的內容。這樣看,沒有人真正滿意。但這正意味著,這份文件是談判的良好基礎,非常可能基輔和莫斯科都是這樣認為。"

歐洲應走出獨立自主的道路

《新蘇黎世報》就歐洲正在探尋對華政策發表評論指出,這或許是走向獨立於美國的戰略自主的第一步。"美中之間的敵意不可避免。中國是一個崛起大國,並計劃重塑世界秩序。美國一直在這樣做,在1989年冷戰結束後的30年裡,無人挑戰它的地位,老大的地位絕不能拱手讓給別人。"文章問道,歐洲在其中應該怎樣定位?

美中之爭的一個結果便是,"美國提出極限要求,在技術上孤立中國,在經濟上與之脫鉤。但馮德萊恩則更喜歡使用另一個概念'去風險'(de-risking),而不是經濟脫鉤。這一區別可能將指向一條獨立自主的歐洲之路。"

文章認為,不能生活在一個不獨立、被要挾的世界裡,"這可能意味著,德國的5G網建設最終不得不放棄具有風險的華為技術;荷蘭現在就在因為不能將先進的制芯工具出口給中國而付出代價。荷蘭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是正確的,因為相關技術也被用於軍事目的。然而,生產電池、新能源科技以及生產藥品等領域都應該減少和避免對中國的依賴。"

"然而,歐洲的對台灣政策不應該被美國劫持。高階政客訪台以示挑釁,或者允許台灣在歐洲國家的首都設立類似於外交代表處的機構,都於事無補,有害無利。比如立陶宛,出於內政原因將台灣作為獨立國家對待,這同歐洲的利益構成矛盾。而當中國以制裁進行反制時,則指望歐盟去火中取栗。一個中國政策,加上要求北京絕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應該仍然是歐盟的大計方針。"

佩洛西或訪台 兩岸民眾怎麼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