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審查外國投資是一把雙刃劍
2018年5月2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的文章"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希望"(Die Hoffnungen der deutschen Autobauer)寫道:
"聽上去沒什麼特別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會晤後說:'我們在政治會談中表示,希望再次就一份意向書進行努力,為政府磋商做準備。該意向書將確立在自動駕駛領域,德國與中國展開平等與長期的合作。'聽上去是例行公事的話,卻令德國汽車工業高度關切。"
"原因是:北京最高的規劃部門公佈了一項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規劃。……其中所展現的藍圖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將如何研發和製造自動駕駛汽車。…….該規劃鼓勵中國企業,'引進吸收外國頂尖技術'。目標也十分明確:'到2035年,中國對智慧型汽車的標準將享有世界聲譽'並在技術上領先於其它國家。"
"這一規劃的基礎是中國去年實施的網路安全法。該法規定企業必須使用由國家批准的硬體,此外,數據必須保存在中國的伺服器上。當無人駕駛的汽車在城市中行使時,必須處理巨量數據。對於自動駕駛汽車離不開的衛星定位,中國也有自己的設想。未來型的汽車使用的不應是美國的衛星系統GPS,或者歐洲的伽利略,而是中國的導航系統北斗的訊號。對北京領導層而言,要明確未來所使用的標準。德國企業則希望能搭上這班車。相關意向書即將出台。"
「審查投資是一件武器」
《商報》的文章"與創新小矮人有關的問題"(Das Problem mit dem innovativen Zwerg)寫道:
"機械製造商Leifeld或許會成為一個先例。這家北威州的企業在一家中國投資者的收購清單上。德國經濟部正在按照對外經濟規定進行審查,並有所質疑。政府圈中消息稱,目前還都不明確。但存在'多個問題領域'。"
"Leifeld或許會成為德國與中國經濟關係中的一個緊張因素。迄今為止,按照對外經濟規定對投資進行審查,就好像一件武器,雖然樂意給人看,但並不使用。出口大國德國可能比其它任何一個國家都更受益於自由市場。在本國哪怕是作出一點點隔絕外國投資的嘗試,都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這是政界的擔心。"
"在德國,對於戰略性的企業收購的憂慮增加。去年7月,對外經濟規定作出更為嚴格的修訂,以便德國經濟部在審查中國的收購時有更大的決策空間。起因之一是美的收購庫卡。"
"自從中國國有企業也開始轉向關鍵基礎設施以來,這一話題更增加了敏感度。中國國有電力營運商國家電網公司目前在數月之內,二度嘗試收購德國一部分高壓電網的營運商50Hertz。儘管中方計劃收購的股份不到25%,--這是對外經濟規定適用的最低限度。但仍引起政界的警惕。政府圈的說法是:'我們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是感興趣的,但不包括對於核心基礎設施的投資。'"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上任伊始便已宣佈,將修訂對外經濟規定。他認為,對於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投資,比如與安全相關的領域,或者是關鍵基礎設施及核心技術,必須審查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國家利益。但如何制定更嚴格的工具手段,這位部長沒有明確表示。並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單單降低審查的下限比例沒什麼意義,因為投資者有豐富的想像力,能夠繞開下限和申報義務。"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