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多此一舉的罪行
2015年11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最新一期的《時代周報》以"殘酷但卓有成效?"為題,分析了中國30多年計劃生育政策和抗擊貧困之間的關係。文章開頭便問道:"近年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那樣為全球脫貧事業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這是否應歸功於死板的計劃生育政策?……畢竟,高出生率是窮國的典型問題,而中國則成功地降低了出生率,也減少了貧困人口。"
"但是,獨生子女政策是否真的對脫貧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呢?否定這一說法的有兩個理由。其一:儘管在推行獨生子女政策後,中國的出生率從1981年的2.7下降到了2013年的1.7,但是,中國的出生率其實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下滑(1970年,每名女性平均生養5.5個孩子!)。經合組織的數據還顯示,同時期,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率也出現了明顯下滑,而這些國家可沒有採取嚴格的計劃生育措施。"
"其二:高出生率和貧困之間的關聯也並不像所想像的那樣板上釘釘。"作者隨後引用了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的理論,指出窮國的相對高出生率,並不只是貧困的原因,也可以是貧困的結果。"在那裡,兒童死亡率高企,社會養老機制薄弱,除了多子多福,沒有什麼其他的盼頭。正是生活條件不佳而導致人們生更多的孩子。而隨著生活的不斷富足,生育率則會降低。"
文章末尾,作者再次借迪頓之口指出,國家調控生育率的做法或許是正確的,"但是這必須基於民主的決策,而不是由獨裁者或者什麼好心的發展援助組織的主意。……中國的計劃生育是由一個非民主的政權所推行,其起源則是西方人對人口過於龐大的擔心;因此計劃生育是現代政府對其人民所犯下的最嚴重罪行之一。"作者隨後總結道:"如果迪頓的分析是正確的,那麼對於脫貧事業而言,中國政府的這一罪行可以說是多此一舉。"
《法蘭克福匯報》則以"全球最重要的航道變成賭注"為題,指出在南海上,中國在展示肌肉,美國人正在惱怒,這場爭端正在威脅全球經濟。
"一邊是中國人,另一邊是美國人及其盟友。對於雙方而言,這場爭端都事關貿易航道的安全、潛艇的通道、漁業資源以及礦產資源。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氣進口國,外貿佔了中國經濟總量的四成以上。而中國外貿的90%都依賴海運。此外,地質學家估計,南海的海床下,蘊藏著大約1億桶儲量的油氣資源。"
"沒有人希望戰爭,也沒有人擔負得起戰爭。所以,大家擔憂,現在的小摩擦會擦槍走火升級為大衝突。本周三,在吉隆坡舉行的東協防長擴大會議上,各方就沒能達成共識,從而未能發布聯合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