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先是蘋果,再是大眾
2019年1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二出版的德國《商報》發表題為"黯淡的預兆"(Düstere Vorboten)的社評,認為中國經濟增長走弱將讓德國汽車業感受到寒冬。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的推動引擎。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為全球的增長做出了如此大的貢獻。來自美國、德國和許多其他國家的企業盲目地寄希望於中國經濟無止境的增長。然而,高速增長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很多公司不久將通過切身之痛認識到這一課。"
作者指出,首先體會到這一點的是蘋果。該公司將無法完成自己定下的銷售目標,原因之一是中國市場的發展不夠理想,許多中國消費者不願再出高價購買iPhone等蘋果產品。
"眼下的氣氛影響到許多中國人的購買行為。數月來,來自中國南方的一些照片在網上流傳:但見年輕男子在街頭找零工。未來充滿未知數。同美國的貿易爭端已對出口經濟造成了影響。重要的參數,如製造業的採購經理人指數、工業企業的利潤、房地產市場的銷售等均顯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經歷經濟景氣的降溫。"
作者認為,接下來受到衝擊的行業將是汽車業。中國汽車市場20多年來首次出現銷售下滑。這是一個轉折點,應當引起德國汽車製造商的警覺。尤其是中國市場的"老大"大眾,該企業已將自己的命運同中國市場牢牢地綁在了一起。大眾集團生產的汽車有近一半都是在中國市場出售的。
"中國成了德國經濟的興奮劑。多年來嗑藥的劑量一直在逐漸增加,現在已經完全離不開了。品嘗苦果的時候到了。汽車製造商可能是下一波要經受中國市場增長放緩考驗的企業。雖然中國遇到的算不上是危機,但即便只是一個疲軟階段,也足以讓德國企業陷入巨大壓力了。它們過於依賴中國了,這是個錯誤,應該糾正。少一點中國,多一份安全。"
作者還強調:"不僅對德國汽車製造商來說是這樣,對整個德國經濟界都是如此。"
老闆的頭等大事
《南德意志報》注意到,大眾集團董事會主席迪斯(Herbert Diess)本周前往中國,正式接手大眾中國業務。自2012年起負責中國市場業務的董事海茨曼(Jochem Heizmann)今年退休。而今年將是大眾在中國的關鍵一年。因此董事長親自出馬,表明中國市場對大眾的意義非同一般。
按照迪斯的話說:"大眾汽車的未來將在中國市場上見分曉。"除了市場增長放慢帶來的壓力,2019年中國引入的電動車份額制度以及電動車領域來自本土企業的競爭,也是大眾面臨的挑戰。報導寫道:
"現在就可以肯定的是,大眾要在中國建立更多的資源。'迄今我們主要是把歐洲的技術帶到了中國',迪斯說,而今後大眾將在中國尋找切入點並開發解決方案,並使之在全球得到應用。'大眾將變得更加中國',迪斯說。不過這位中國業務負責人在中國現身的頻率(與其前任相比)會降低。"
2018年迪斯在中國總共呆了20天,他現在承諾要把這個數字"增加一倍"。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