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充滿魔力的中國市場

王凡 摘編
2017年12月14日

是什麼讓大眾汽車總裁願意放棄柴油車補貼而一心放在電動汽車身上?德國老牌機械工程企業又是如何在中國借殼上市?德語媒體一一作出了解讀。

https://p.dw.com/p/2pOIq
Symbolbild - VW Deutschland Flagge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 Gallup

德語媒體:充滿魔力的中國市場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大眾汽車總裁米勒近日表示,德國政府應該逐步減少柴油車補貼,而把補貼投入到更有價值的電動汽車領域。對此,德國二台(ZDF)網站發表評論文章稱,米勒之所以會有此表態,不是為了環保,而是更多為了中國市場。

文章稱,這些大公司的經理人非常懂得觀察事勢、見風使舵。 "當米勒在採訪中表示要早日告別柴油車時,他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前'柴油門'鬧得最凶時,表示柴油車來日方長的也是他。"

"事實上,米勒希望(政府)將放棄補貼柴油車,與更多鼓勵、支持電動車等方案結合起來。說到頭,還是著眼有利於其公司戰略的補貼、購車優惠政策。"

作者隨後提到,大眾汽車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中國市場。"在中國,由於政界和市場的要求,大眾汽車必須要向電動車轉型。'規模經濟效應',這個有魔力的經濟學詞匯讓大眾汽車獲得生產力與成功。然而在歐洲靠將大把的錢投入已經因'大眾柴油門'等原因而信譽不再的技術(柴油行業),是無法實現規模經濟效應的。可以實現全球規模經濟效應的,是'中國優先'、'德國迅速跟上'的決定。"

"走後門"上市

《南德意志報》和《商報》近日關注了德國機械工程企業克勞斯瑪菲(Krauss-Maffei)通過青島天華院化學工程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的計劃。該德國老牌企業已經在2016年被中國化工收購。而這個青島企業也是中國化工的子公司。

《南德意志報》的文章寫道,這種借殼上市主要是為了繞開官僚程序。"想要在中國上市需要很多年。通過這個後門,可就快多了。"

《商報》文章則稱,"在中國,克勞斯瑪菲還有很大增長空間。在2017年,其營業額已經翻番。在一家中國化工的工廠裡,克勞斯瑪菲也為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生產相對簡單的產品。這家德國企業向低端領域擴展了其產品線。"

文章寫道,大約在15年前,克勞斯瑪菲的投資人也想讓該公司上市,"不過,那時恐怕沒怎麼談及中國"。"迄今為止,只有母公司在中國登記的外企才被允許在上海、深圳上市。而當外企被並為中方子公司後,這種情況則不算罕見,比如像克勞斯瑪菲這樣。"

克勞斯瑪菲的首席執行官斯蒂勒(Frank Stieler)說:"在中國,我們會與眾不同--我們是中國證券市場上唯一在全球成功從事機械工程的企業。"

"在中國上市的計劃也得到員工們的歡迎。克勞斯瑪菲企業職工委員會的負責人說,'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將給企業帶來更多增長,因此也會保障德國和歐洲的工作崗位'。自從被中方收購以來,克勞斯瑪菲在德國的雇員人數增長了10%,達到2800人。"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