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美之戰不可避免?
2022年8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長篇文章指出,多年來,西方輿論一直在關注中國同西方陣營間的所謂"制度競爭",但中美兩國間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卻顯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篇題為《戰爭還能避免嗎?》的文章寫道:
"(這種制度之爭)對於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又意味著什麼呢?迄今為止,人們總是不假思索的給出這樣的答案,即令人信服的軍事威懾、佐以對中國野心的阻遏及限制是阻止戰爭爆發的最有效方式。這也是拜登中國戰略的核心要點。根據這一戰略,美國正在努力同中國的各個鄰國建立盟友關係。但是,僅憑這一戰略,而沒有一個像古巴危機和冷戰期間同蘇聯之間建立起的那種制度化的避免戰爭機制,那麼中長期內,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就只能由強權政治或自認為強悍的政權來決定了。也正因為如此,美國總統拜登才在去年表示,中美兩國之間需要建立一個防護欄,用他本人的話說就是建立一個『合乎常理的護欄』( common-sense guardrails)
目前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恰恰充分顯示了建立這種防護欄的緊迫性。澳洲前总理陸克文( Kevin Rudd)在其新著《可以避免的戰爭》 (The Avoidable War)一書中使用了'戰略性叢林法則'說法,他認為,當前的中美關係建立在雙方相互高度不信任的基礎之上。無論是華盛頓,還是北京,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如何避免衝突,而是衝突何時會發生,以及會在何種情況下發生。"
文章寫道,目前在紐約擔任"亞洲協會"主席的陸克文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中國通",他有在中國、台灣和美國的生活經歷,而出任澳洲总理的經歷又是他深諳中美政治高層的運作模式。因此,陸克文有關中美應建立"有控制的戰略競爭框架"的建議,就更有其借鑑價值。文章最後寫道:
"無論如何,相關呼籲的嚴肅性是不容置疑的,畢竟局勢已經非常嚴峻。德國外交部也在起草一份新的對華戰略,一般認為,如何減少對中國的經濟和技術依賴,以及全球民主政體在對華戰略上的團結一致,將是新版對華戰略的核心內容。歐洲作為軍事上依賴美國的小夥伴,雖然對中美關係的走向沒有決策權,但中長期內,歐洲卻無法迴避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營造一個能讓制度、利益和價值觀截然不同的中美兩個超級大國共存的世界秩序。價值觀導向的外交政策的可信度也與此密切相關。那種認為同制度性對手兵戎相見就可以使民主變得更加強大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事實也許恰恰相反,民主制度越牢固、越具有反思能力、越自信,贏得制度競爭的機會也就越大,而且還不需要戰爭。"
佩洛西訪台和中國軍演使台海局勢不斷升溫之際,本周日,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再度率團抵台訪問。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寫道,
"美國方面周五還宣佈,將在今後幾周內派遣軍艦和航母穿越台灣海峽。美國政府亞太協調員坎佩爾表示,美軍將依照對航海自由的長期承諾,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在當地進行飛行、航海和開展其他行動,這其中也包括台灣海峽。此外,台灣同美國之間的一項新的貿易計劃也將在近期內公開發表。
儘管中國方面不斷採取軍事升級行動,但目前已經呈現出外交努力的跡象。《華爾街時報》報導稱,中美兩國領導人有意在今年十一月舉行面對面的會晤,地點可能會選在泰國。
一段時間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疏離中國。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上周四宣佈,將退出16+1中東歐合作論壇。此前,立陶宛已經退出這一論壇。佩羅西訪台後不久,立陶宛交通部副部長 Agne Vaiciukeviciute也訪問了台灣。同佩羅西一樣,中方也宣佈對這位立陶宛官員實施個人制裁。"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