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日關係面臨新轉機?

達揚(摘編)
2018年10月25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開始訪華行程之際,德國各派報章紛紛點評中日關係。左翼報紙認為,日本應借此機會擺脫美國的羈絆。

https://p.dw.com/p/37BFt
Japan Tokio Abflug Shinzo Abe nach China
安倍的北京之行會給中日關係帶來轉機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Jiji Press/K. Sumiyoshi

為了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四十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開始了2011年以來的首次訪華行程。截至周六(10月27日),安倍將會晤中國一系列重要政治家。柏林出版的左翼報刊《新德意志報》指出,儘管中日雙方民眾互相心存芥蒂,但美國的政策卻迫使兩國政府不得不改善關係。這篇題為《中日關係面臨新轉機?》的報導寫道:

"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目前大多數中國人認為中日關係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不過需要指出的是,86%的日本人對中國存在'不好的印象。'而近80%的中國人則認為,日本對中國構成了軍事威脅。也就是說,雙方民意都對對方有一些保留,而這也是歷史原因和現實政治在民意中的真實寫照。今年五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對日本的訪問,結束了雙邊關係歷時8年的沉默期,而繼海參崴'远东经濟論壇'期間習近平同安倍的會晤之後,中日雙方又將舉行一次最高層面的會晤。

Russland Eastern Economic Forum Shinzo Abe und Xi Jinping
今年九月俄羅斯遠東經濟論壇上,中日領導人舉行了會晤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iji Press

"中日雙邊關係的核心是經濟貿易。日本是中國繼美國、歐盟以及東協之後的第四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2017年貿易總額為3029億美元。相比之下,日美貿易總額則只有2040億美元,日方順差為680億美元。"

不過,日中經貿往來熱絡的同時,雙邊政治關係的"不景氣"也是不爭的事實。文章接著寫道:"

"問題的關鍵在於,日本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自行決定對華關係。美國總統川普实施破壞性政策的目的,就是不允許其重要亞洲盟友改善同中國的關係,並在經濟上孤立中國。日本對此則持審慎立場。前不久一位匿名政府官員在《京都新聞》上表示,東京不願意'讓中美摩擦對國際秩序造成損害'。"

該報接著寫道,2000年以來,通過"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成功地提升了本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有鑑於此,日本正面臨著一項抉擇:"日本現在必須要搞清楚,自身應如何參與到這一複雜的發展進程中。日本應擺脫川普的緊箍咒和西方的優越感,參與到地緣政治新格局的構建過程中。"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絕非偶然

中國方面將本年度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6.6%。這是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最低的一次。德國《時報》周報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經濟增速下調絕非偶然,而是注定要發生的事情。並告誡那些"期望或擔心中國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人們,還需耐心等待。"評論寫道:

Symbolbild Börse Schanghai
今年開始,中國股市出現多次滑坡。圖片來源: GettyImages/AFP/J. Eisele

"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由8億就業人口養活4億非就業人口,這是該國為計劃生育政策付出的代價。另外一個代價則是人口老齡化問題,屆時中國將擁有工業國家中最大的老齡化社會,而美國則將是繼印度之後最年輕的國家,因為該國擁有較高的出生率,年輕的移民也會源源不斷地湧入該國,因此會保持老年人消費,年輕人生產的均衡。如果沒有移民移民,那麼不願生育的歐洲人也將面臨同樣的命運。但是,中國和日本卻完全沒有開放邊境、引入移民的跡象。

而中國最嚴重的問題則是政治問題。很多西方人對中國專制政治下的現代化道路驚嘆不已,如同他們當年對史達林治下強制工業化的成功贊不絕口一樣。但是,蘇聯在存在74年之後土崩瓦解。目前,中國的中產階級在不斷發展壯大,如果習近平繼續收緊其專制政治的韁繩,未來想必不會非常和諧。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遭殘暴鎮壓後,中國經濟也曾一度跌入深淵,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期間,中國經濟更是面臨崩潰。人有錢了,就會變得任性。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 民眾總是會表現得很馴服,直到下一次暴動和內戰的爆發。"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