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模式的挑戰

文山 摘編
2018年2月16日

面對中國令人擔憂的崛起,德國以及歐洲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應對?中國當局在新疆地區的維穩政策,是否在南轅北轍?這些是周五的德語報刊所關注的話題。

https://p.dw.com/p/2spMg
Deutschland China Flaggen am Tiananmen Platz
德國企業越發認識到,中國是一個充滿艱辛的銷售市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商報》刊發了一篇由德國聯邦工業協會主席Joachim Lang撰寫的客席評論。這篇題為"旗手德國"的文章指出,歐洲必須對中國的新戰略保持警惕;中國不只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最艱難的市場。

作者擔憂地注意到,中國政府如今重新開始加強對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掌控,原先的對外開放,現在僅限於少數幾個中國人需要引進外國高科技的領域。人工智慧等高科技更是提高了所謂中國模式的效率,北京現在越發認為他們的治理模式優於西方。而在"中國製造2025"框架下,中資企業正依靠國家的支持在許多關鍵產業中成為科技領先者,這對西方企業構成了巨大挑戰。

"這一切都應該讓德國政府、歐洲各國警醒。柏林以及布魯塞爾方面都亟需一份自信且一致的對華戰略。我們歐洲人,現在正身處一場我們並不習慣的體制競賽之中。面對這種不對稱的局面,歐洲必須在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層面找到自己的道路,才能不在這場競爭中落敗。"

"面對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以及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的雙重緊逼,歐洲的開放市場經濟應當盡快認識到自己的長處:社會福利市場經濟以及依法治國。"

"德國與歐洲也必須大幅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這包括加強對教育以及研發的投資。歐洲內部市場的數字化也必須盡快實現。數字化商業模式,至少需要全歐洲這樣大規模的市場。"

"而貿易摩擦,則必須在世貿組織的多邊框架下予以解決。單邊、不符合世貿組織規範的措施,只會引發競相貿易保護的惡性循環。對於出口導向型的德國經濟而言,如果中美這兩大經濟體發生衝突,將會受到嚴重影響。中國與美國現在都是德國最重要的外貿夥伴。因此,歐洲以及德國必須堅守自己的開發、競爭、多邊主義旗手角色。不論在當下還是將來,這都是我們的最佳道路。"

China Uigurien Menschenrechte Prozeß gegen Regimekritiker und Wirtschaftswissenschaftler Ilham Tohti in Urumqi
4年前,伊力哈木被捕。後來他被判終身監禁。圖片來源: Reuters/CCTV via Reuters TV

整整4年前,維族學者伊力哈木被中國當局拘捕。瑞士《新蘇黎世報》日前以"北京的第一個警察國家"為題,刊發了由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 東亞區域辦公室研究主任阮柔安(Roseann Rife)撰寫的客席評論。這篇文章關注了新疆的維吾爾人近年來遭到的越發嚴厲、全面的壓制,而中國當局給出的理由則一直是"維護國家統一"、"反恐"、"打擊極端勢力",新通過的國家安全法案更是用模糊不清的條款為公權力濫用大開方便之門。

"誠然,每一個國家都有權利、也有義務去保護其民眾不受到襲擊、保護公共秩序。但是,改採取的措施必須在程度合適的範圍內,其矛頭也必須是特定的威脅。而中國的這種舉措則是反應過度。北京詆毀的是整個民族以及宗教群體,而非具體追究犯罪的個人。"

"伊力哈木以前也在其著作中批評過這種一刀切式的詆毀。他曾擔憂地表示,他的家鄉新疆有可能因此陷入'動亂和分裂',並就此呼籲各民族'和諧共存'。伊力哈木認為,讓理性而富有建設性的聲音戰勝極端主義論調'是我們最重要的使命'。他的這些觀點,與中國當局所指控他的'分裂國家'罪名恰恰相反。"

文章在末尾指出,用蔑視人權的手段將民眾圈禁在一個警察國家中,這在長期層面上並不能促進穩定。"要實現中國政府所追求的穩定,就必須讓民眾能夠在免於被追究的前提下擁有宗教自由、文化自由。伊力哈木很明白這一道理。然而,中國當局卻把他投入監獄、讓一個溫和的聲音沉默,而這種溫和的聲音,本可以為中國當局所追求的目標作出貢獻。"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