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創新之龍" 川普来"助攻"
2018年1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四十年,以中國經濟的進步來看,轉型的速度可謂前所未有,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近10%。並且改變了全球貿易模式,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是否會在今年或者不久後的將來把握機會,成為全球創新領導者。《金融與經濟》(Finanz und Wirtschaft)本周五(1月19日)發表的一篇評論開頭提出了這個問題。文章寫道:"中國轉型的基礎是空前的生產繁榮。2016年,中國出口了超過2兆美元的產品,佔全球總出口額的13%。橋樑、機場、公路、能源、電信,北京通過在基礎設施上的大規模投資推動經濟現代化。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系統。截至2021年,預計年消費量將近2兆美元,這相當於新增一個德國規模的消費市場。
去年12月,蘋果CEO庫克說,很多年前中國就已不再是一個低勞動力成本的國家了,吸引外資的不是價格低廉的人工,而是先進的生產知識和強大的供應網路。文章作者Simon Johnson寫道:"在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北京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成為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創新領導者,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同時宣佈將大幅提高公共研發預算,投入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5%。"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各個城市紛紛打造技術中心吸引人才,比如廣州鼓勵科研人員、企業在那裡安置大本營,美國通用電氣集團最近表示,將亞洲首個生物製藥公司建立在廣州,投入預計約8億美元。深圳已有著"硬體的矽谷"之稱。
中國做生意的速度和技巧與其它地方都不同,它全盤接受了數字化模式。缺乏舊的計算機系統使中國能夠在數字支付、共享經濟或者在電子商務方面超越西方。
標題為"中國將成為創新之龍"(China wird zum «Drachen» der Innovation)的文章接著舉出了一連串的數據:"中國公共研發資金2000年僅佔國內生產總值0.9%,到了2016年比例翻了一番還多,達到2.1%。到目前為止,增長主要集中在應用研究和商業開發上,儘管如此,中國在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22,排在西班牙、義大利和澳洲的前面,調查囊括了127個國家。中國在權威科學出版物的文章刊登份額從1997年的不到1%增加到2016年的約20%。"
文章指出:"美國佔據的優勢包括,全球百家頂級大學中,30所都在美國。另外美國也有著勇於嘗試風險的企業文化。傳統上,這讓美國企業具備了攻擊性強和創新性強的特點。不過美國的工業不像以前那麼有活力了。"作者認為,川普政府看起來似乎完全誤解了真正的需求,他主張保護主義,美國公司減少了壓力,在創新上不再有緊迫感。稅法的修改和即將削減開支的威脅削弱了美國的大學,人才和思想的一個重要來源--移民可能受到限制。
文章最後寫道:"考慮到川普的战略,現在正是中國走向世界創新領導者之路的好時機。中國成功故事的新篇章會多麼迅速和輕鬆地完成,今年年末將會看到清晰的輪廓。"
科技論文產出居首
德意志電台也將目光投向中國的科技領域,該媒體本周五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發表科學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
這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調查結果,該機構指出,2016年發表的論文中,超過42.6萬份第一作者是中國人,第一作者是美國人的科學論文有40.9萬份。
該數據基於科學文獻出版物愛思唯爾(Elsevier)的Scopus資料庫。这篇題目為"中國發表的論文最多"(China liefert die meisten Publikationen)的文章同時指出,國際引用比例方面的排行卻有不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到,瑞典和瑞士的論文被引用最多,接下來是美國和歐盟,然後才是中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