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並不能主宰未來

2023年7月20日

德國《世界報》認為,中國遠沒有看起來那般強大,因為西方自由體系才是創新能力的保障。瑞士《新蘇黎世報》則警告說,中國政府表面上把西方當朋友,實際上一直視西方民主國家為意識形態敵人。

https://p.dw.com/p/4UA56
中國在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創新成就固然值得贊嘆,但人均專利數量比西方國家低很多
中國在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創新成就固然值得贊嘆,但人均專利數量比西方國家低很多圖片來源: Han Xu/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為什麼中國被高估了"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德國人並不用擔心旨在疏離北京的新對華戰略會激怒中國,因為中國的真實實力比看起來要弱小得多。

"德國是不是有點自不量力?我們難道真的認為,憑借聯邦政府最新發布的對華戰略,我們就能像對待俄羅斯那樣對付中國?比如,迅速降低經濟依賴性、迅速尋找新的供應商、迅速找到新的市場,然後向對手劃出紅線?"

"這一切用來對付俄羅斯都已經奏效。俄羅斯能源禁運並沒有讓德國經濟癱瘓,相反,德國經濟去年增長2%,今年第一季度甚至達到了同比6% (DW譯註:若扣除通膨因素,一季度增長率為0.2%)。對於德國這樣一個大型經濟體而言,在俄羅斯問題的壓力下,這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但是中國問題則完全是另一個級別。"

"俄羅斯不過是一個衰敗的原材料出口國,該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只相當於我們的退休年齡。而中國則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經濟第二大國,在包括歐盟鄰國在內的德國出口貿易夥伴排名中,中國位列第四。中國人能自主生產量子計算機、建造空間站。中國不是無足輕重的效果,而是一個強國、是世界的未來。果真如此嗎?"

文章接著指出,以人均收入來衡量,德國的發達程度依然領先中國好幾倍。以人均專利數量來衡量,歐美也把中國遙遙甩在身後。"和中國的一黨專政制度相比,西方才是真正的未來。這與我們的自由生活方式有關:自由能增進創新。"

作者認為,許多中國看似強大的地方,恰恰是中國之弱點所在。比如中國令人眼花繚亂的網路技術,體現了中國政府控制民眾的慾望,因為北京非常擔心不滿的民眾公開抗議。中國還面臨嚴重的人口結構問題,有可能陷入"未富先老"的泥潭。習近平大張旗鼓的反腐敗運動,也只是讓中國在國際透明組織的清廉指數排名中略微上升,實際上他的目的是大刀闊斧地改組政治精英階層、鞏固自身權力。

"也許,習近平真的是全球最有權勢的人,但他也是全世界面臨最多麻煩的人。德國政府的新對華戰略強調,我們無法和中國脫鉤。這是正確的表述。我們不能夠疏遠全球1/5的人口、不能夠疏遠一個偉大的文明。但是我們不再應該將中國當作無所不能的引領未來的國家。我們需要擺脫對一黨專政的中國的依賴,因為其崩潰之可能性比我們預想的要大得多。最終,一個虛弱的中國會比一個強大的中國更加危險。"

中國的環保企業也會開發可用於隱身戰機的技術
中國的環保企業也會開發可用於隱身戰機的技術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瑞士問:在哪些領域還能和中國開展合作?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面對中國,瑞士必須更加謹慎、更加自私"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新冠疫情後的中國正在逐步開放,但是瑞士再也不能對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抱有幻想。

"在個人層面上,許多中國人依然熱切地渴望與西方夥伴的交流。但是中國的政治領導層卻在塑造另一種現實。近期,《新蘇黎世報》駐華記者參加了多場瑞中雙邊活動,注意到了一些警訊。在深圳,一所設立有瑞士創新中心的大學高調舉行具有北韓色彩的學生軍訓。在另一個地方,某位具有瑞士背景的中國學者說,高校科研用於軍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甚至在瑞士商會舉辦的一場環保技術論壇上,也出現了聳人聽聞的場景:一名中國企業家驕傲地介紹說,他擁有將廢舊橡膠循環加工利用為隱形戰機塗料的技術,並且向觀眾展示了戰鬥機、航母的照片。"

"這些案例都涉及軍事,絕非偶然。集黨政軍領導權於一身的習近平反復呼籲軍人要為戰爭做好準備。他顯然指的是台灣。根據一項最新研究,中國軍隊正在為全面戰爭進行武器測試。習近平也在強調軍民兩用科技。"

"中國領導人把自由民主國家視為意識形態敵人。當然他們並不會直接對這些國家的代表這樣說,而是高談雙贏。但是,在中文輿論裡,中共天天都在對西方宣戰,不論是他們的媒體宣傳,還是偶爾洩露的內部文件。"

"在許多經濟領域,北京當局都是先擁抱外國,直到中國人自己也能夠生產同樣的東西。這固然是每個國家政府的權利,但前提是他們要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而現在的情況卻是:雙贏就是中國人贏兩次,其他人空手而歸。"

"所以,瑞士人不應該天真。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抑或高校,都必須捫心自問:到底在哪些領域還能和中國開展何種合作?這是艱難的決定,必然會有很多紅線,在某些領域幾乎不可避免地要和中國合作。中國已經是科技大國,有著世界領先的科學家和實驗室。中國企業生產全球氣候保護所需的設備。而且瑞士也需要和中國自由派人士保持溝通,後者對習近平持批判態度,渴望與外界的交流。"

"在與中國合作的過程中,需要採取一些謹慎措施,其中包括全面認知機遇與風險。我們需要制訂負面清單,禁止在可以軍用的科技方面展開合作。在與任何新的機構開展合作時,都應該牢記:習近平的民族主義、全面監控黨國體系隨時會插手。個人層面、充滿互信的交流固然更安全,但是我們必須隨時考慮中止合作的可能性,以防中國有朝一日武力攻台。"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