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俄達成的新協議可能讓中國作繭自縛
2024年8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焦點》雜誌發表Alexander Görlach撰寫的客座評論分析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達成新的合作協議,但這種做法可能是他自己以及讓他的國家玩火自焚。
評論指出,按照雙方最新達成的協議,俄中兩國將不再進行貨幣貿易,而是進行貨物交換。「從兩位當權者的角度來看,這種易貨經濟的優勢在於可以繞過國際銀行體系。自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莫斯科政權已無法再使用處理國際金融交易的Swift支付系統」。
評論寫道:「北京一直試圖避免此類制裁,因此將對普丁違反國際法的戰爭的支持保持在制裁限額以下。但由於制裁,俄羅斯的付款必須通過中國的小銀行、地下組織或加密貨幣進行小額支付。……然而,由此產生的逾期付款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過去和現在都是一個大問題,以至於習近平和普丁在5月份會面時不得不詳細討論這個問題。」
「當然,美國及其盟國不能袖手旁觀,現在正在考慮對參與習近平違法行為的中國的銀行實施制裁。這可能會進一步損害本已境況不佳的銀行業。2022年4月到5月,中國河南省發生了針對當地銀行的強烈抗議,這些銀行將儲戶的錢浪費在風險投資上。」
作者寫道:「對於自由世界來說,兩個極其危險的獨裁政權之間日益密切的合作意味著自由世界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小心。……北京正試圖與西方貿易脫鉤,以便在亞洲的軍事項目上放手一搏。如果習近平攻擊印度、菲律賓或台灣,制裁不應影響他和他的軍隊。」
評論寫道:「習近平是在利用普丁達到自己的目的。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兩人並非平等相見。這樣的聯盟隨時可能因結盟雙方的虛榮心而瓦解。但西方不應指望這一點。習近平想讓他的朋友普丁來決定烏克蘭戰爭。以這種方式行事的人不可能真正對歐洲的公正和平感興趣。自由世界的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一點。」
德國《商報》撰文指出,今年中國就有可能實現可再生能源擴張目標,這將比計劃中的時間提前6年。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擴張是3月份以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降的重要原因。但與此同時,中國新建的燃煤電廠數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文章寫道:「儘管中國可再生能源迅速擴張,但三分之二的能源需求仍然依靠煤炭發電滿足。核電佔比不到5%,幾乎沒有發揮作用。根據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究所(CREEI)的分析,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的利用率低是一個主要挑戰。在某些地區,電網可能暫時無法接受可再生能源不穩定的發電量。因此,專家們呼籲加快電網基礎設施的擴建。」
2021年夏季中國發生大規模停電之後,特別是在東南沿海的工業強省開始批准修建新的燃煤發電廠。中國官員強調,這些只是發電廠儲備,只有在可再生電力不足時才會投入使用。
《商報》文章指出:「然而,氣候活動人士對此表示懷疑。建設新發電廠涉及高昂的投資成本,必須收回成本。此外,批准的系統大多是不適合負荷管理的大型發電廠。還有批評稱,已批准的發電廠數量遠遠超過實際需要的數量。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各省之間的競爭,而各省之間往往不合作,即使在電力方面也是如此。」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