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世界反興奮劑組織自毀長城
2024年8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漢堡出版的《明鏡周刊》以「奧運災難」為題,就興奮劑陰雲刊發評論指出,在談論運動員服用禁藥的嫌疑時,不應僅僅將目光聚焦在中國隊身上。
「這個問題遠遠不止存在於世界反興奮劑組織(WADA)裡,而是涉及國際奧委會的整個高層。在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的領導機構中,有不少奧委會的高級官員。這個問題也涉及到世界游泳運動誠信機構。就在今年,該機構主席穆薩拉姆(Husain Al-Musallam)儘管遭到多個國家的刑事調查,機構本身卻沒有就此採取任何行動。」
「這就是一場災難,而且是獎牌的背面。金光閃閃的正面也已經無法再和背面隔開。對於觀看巴黎奧運游泳賽事的觀眾而言,這一切似乎並不能引發什麼興趣。現場觀眾幾乎沒有發出什麼噓聲,這和以往賽事中噓聲滿天飛形成鮮明對比: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上,大家都緊盯俄羅斯選手;在世錦賽上,澳洲则是焦點。至於中國選手,當時壓根就沒能獲准比賽,因為他們被機場海關查獲了禁用的生長激素。」
「要想真正徹查興奮劑,其實並不需要什麼高科技,需要的是真正的意願。其實,奧委會前主席羅格(Jacques Rogge)曾經多次試圖在奧運期間做到這一點。」
文章作者同時也注意到,中國媒體近日正在猛烈抨擊外界對中國運動員服用興奮劑嫌疑的指控。「有時,只要去奧運會新聞中心看一眼就知道了:新聞發布會上,提出批判性問題的記者,往往會被那些持有記者證、本質上卻是狂熱粉絲的人怒斥。後者要求停止提出又蠢又壞的問題。可是,誰要是不能再提出質疑,誰就是徹底輸了。」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以「體育本想成為社會撫慰師,但體育的現狀正前所未有地惡劣」為題,刊發評論分析了國際奧委會以及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為何對中國運動員如此曖昧。
「奧林匹克其實本應有一個絕對獨立運作的世界反興奮劑組織可用,該機構絕大多數資金都是自籌,而且也是自主管理、自主任命人事。這個監督機構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服用禁藥的越南射擊運動員或者印度舉重選手。而在可能導致嚴重醜聞以及重大政治影響的極端情況下,反興奮劑工作人員卻有點像疫情期間的某些德國疾控專家:只要政界足夠強勢,虔誠的科學家就甘願乖乖靠邊站。於是,他們就甘願相信23名中國運動員真的就是在賓館吃飯時集體誤食了被同一種心臟病藥物所污染的食物。根據德廣聯的調查報導,甚至有當時不在賓館的運動員也號稱是集體誤食了被污染食物。」
文章接著指出,國際奧委會對中國的曖昧與多年前對俄羅斯的曖昧頗有相似之處,當年俄羅斯運動員也是在巨大的興奮劑嫌疑之下依然被允許參賽。而且,當年俄羅斯禁藥醜聞曝光也不能歸功於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第一批爆料人被該組織轉告給了俄羅斯當局。後來,這些爆料人流往美國,至今接受證人保護程序的庇護。
「顯然,中國的爆料人現在不想遭遇這種命運。那名揭露了荒唐的賓館誤食說法的內部人士,並不願意和世界反興奮劑組織會談。當一名證人有著充分的理由迴避一個原本專為舉報者所設立的機構,那麼後者的所有信任根基都已經被摧毀。」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