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 美國哪怕再壞 也總比中國更好
2022年4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以"光認錯還不夠 - 德國必須做出明顯的行動"為題,呼籲德國政界在面對眼下的全球危機時,切勿左右搖擺,而應堅定不移地站在美國為首的西方一邊。
"美國人很早就意識到,長期而言,中國崛起絕對不可能是和平的,必然伴隨著衝突。而當時的德國人在面對美國人質疑'你們還想喂養中國龍多久?'時,給出的回答卻是:'可是中國人會買我們的汽車啊!'"
作者批評說,在面對俄羅斯時,德國人也長期以"貿易促轉變"為幌子,貫徹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外交政策。而儘管德國政界高層現在承認在對俄政策上犯了錯誤,但是口頭認錯並不能代替實際行動。而且,這一實際行動不能靜悄悄地進行,必須讓全世界都能看見。
"德國的立場到底在哪裡?不管美國做了多少錯事,美國(以及約翰遜首相治下的英國)依然要比戰犯俄國以及共產中國親近得多。在德國的對俄外交政策遭遇滑鐵盧之後,是時候明確德國的立場了:它不應該在美國和中國之間,而是應該在西方之內。德國必須有力地推動西方的復興,為此必須承擔歐洲領袖角色。這才是德國政界以及德國總理應當進行的'歷史性轉變'。"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以"北京的人"為題,刊文點評了香港新一屆特首李家超。作者認為,不論李家超提出了怎樣的綱領,公眾只會記住他當初強硬貫徹北京的路線。
"幾個星期後,當李家超接替普遍遭人憎恨的林鄭月娥出任香港特首時,他將面對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職務。原則上,香港特首應當在中央政府面前代表700萬香港人的利益。但是,香港特首卻不是香港民眾普選的,而是由一個絕大多數忠於北京的1500人選舉委員會投票產生。換而言之,這座城市的未來由0.02%的人來決定。所以,換特首並不意味著政治煥然一新。"
"李家超能夠獲得北京的支持,並非憑借其執政經驗或者其撫平香港裂痕的能力。他20歲時就加入了香港警隊,在其中供職了35年。然後他在保安局擔任領導職務整整十年,去年又出人意料地轉任政務司長,也就是林鄭月娥之後的二號人物。"
文章接著指出,北京對李家超的支持,預示了香港的未來。"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李家超是保安局長,下轄的警隊非常強硬地打擊示威者,深深地割裂了社會。已經逃亡英國的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就指出,李家超對待民主運動的'敵意'將超越以往歷任特首。"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