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 中國為何結束了對立陶宛的貿易抵制?

2023年12月2日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到中國與立陶宛因台灣問題而起的的貿易爭端已悄然落幕,顯示出雙方在中歐峰會前緩和關係的決心,同時也表明小國也有力量。每日新聞則指出,中國開放歐盟五國公民免簽入境,這一政策可能是由於經濟疲軟所致。

https://p.dw.com/p/4Zi7l
Litauen China Flaggen
圖片來源: argus/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取消因台灣問題而對立陶宛祭出的對華出口貿易限制。《法蘭克福匯報》引述立陶宛外長蘭茨貝裡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中國政府已經結束了其「經濟脅迫」的企圖。這篇題為「北京結束對立陶宛的貿易抵制」的報導指出,中歐峰會前,這一發展或將減輕與歐盟關係的壓力,同時表明「小國也有力量」。

文章寫道,中國官方媒體幾乎沒有關注關係正常化。經濟學家指出,雙方都希望下周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峰會能成為雙邊關係緩和的一步。

「在經歷了長期對峙之後,中國與許多西方國家及其合作夥伴的關係似乎略有緩和。在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批准了美國科技行業的一項重要收購,並允許萬事達卡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日本和韓國外長最近舉行了會晤。自12月初開始,包括德國在內的多個歐盟國家公民可以免簽前往中國,這令歐洲公司感到驚訝和歡迎。」

「立陶宛的情況類似於中國與澳洲的冲突。澳洲要求对新冠起源進行獨立調查後,北京對坎培拉實施了懲罰性關稅。然而,在過去數月,這場衝突有所緩和,澳洲总理于11月初訪問了北京。與立陶宛相似,澳洲也没有屈服。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米科塔(Andrew Michta)總結道,如果像立陶宛這樣的小國能夠堅持原則並仍然獲得勝利,那對於歐洲的大國來說是一個教訓。」

2021年11月,台灣在維爾紐斯開設「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引發中國不滿
2021年11月,台灣在維爾紐斯開設「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引發中國不滿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via AP/picture alliance

作者Andreas Mihn和Gustav Theile指出,許多人將其視為北京試圖振興受挫經濟的一種努力。與立陶宛的幾千萬歐元貿易可能對中國產生更大的影響。去年,在中國的限制措施導致立陶宛的供貨量在 2022 年驟降 80% 之後,歐盟在 2022 年底將中國與陶宛的貿易爭端訴諸世界貿易組織,拉脫維亞貿易專員指「好的合作夥伴應該相尊重,堅持公平競爭」。

「在東歐大部分地區,中國不再被視為好夥伴。去年,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效仿立陶宛,退出了中國於 2012 年成立的中東歐國家17+1機制。相反,他們與北京不喜的台灣建立了貿易代表處,招致了中國的不滿。」此外,捷克共和國也違背了與中國進行投資和密切經濟合作的承諾,向台灣靠攏。

作者認為,中國還因為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進一步失去許多東歐國家的心。「通過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中國在東歐國家失去了額外的信用。中國駐巴黎大使在春季質疑了前蘇聯國家的主權,這並沒有改善情況。波蘭外長將受到攻擊的烏克蘭與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台灣相比,並批評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北京粉飾太平的做法。」

文章最後寫道,立陶宛外長對與北京未來的聯繫表達了樂觀態度。「彭博社援引蘭茨貝裡斯稱:『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對話,我相信通過一些耐心可能會提供一些機會。』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這個名稱雖受到北京批評,但據稱該名稱將保持不變。『這不是個問題。』」

中國向歐盟五國及馬來西亞公民實施免簽政策
中國向歐盟五國及馬來西亞公民實施免簽政策圖片來源: Andreas Arnold/dpa/picture alliance

中國自12月起針對歐盟五國和馬來西亞公民試行經商、旅遊、探親訪友和過境不超過15天可免簽的政策。德國「每日新聞」(Tagesschau)刊登了德國電視一台(ARD)駐北京記者Benjamin Eyssel的報導分析道,這一政策可能是由於經濟疲軟所致。

「共產黨領導層並未透露為何從歐盟27個成員國中選擇了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荷蘭。這五國是歐盟國內生產總值最大的國家。」

「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史泰茲(Grzegorz Stec)表示:『這當然是一個重大決定。但我主要會從經濟角度來看待整件事。在新冠大流行後重新允許商務旅行的情況下,這種放寬對旅遊業和經濟合作有何影響。』」

作者指出,中國在解除近三年的嚴格新冠防疫措施後,經濟復甦並沒有預想的快速。「負債纍纍的城市、舉步維艱的房地產行業以及疲軟的全球需求,都在減緩中國經濟的復甦步伐。外國遊客寥寥無幾。」

「德國工商大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晏思(Jens Hildebrandt)對放寬簽證要求的舉措表示歡迎。『這是一個積極的訊號,表明中國政府願意採取非常規措施來吸引投資者。但這是否足夠,還有待觀察。過去三年來,信任已經喪失,需要進一步的開放和具體措施來恢復這種信任。』」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