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中的「不良語匯」

2013年1月19日

日常語言中時常會有歧視性的詞匯,德語也不例外。比如,可用來指代黑人的「巧克力頭」,原先只是一種傳統甜點;「烤肉店連環殺人案」則指針對土耳其的排外仇殺案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完全避免歧視性語匯,難度不小。

https://p.dw.com/p/17KTw
Mohrenköpfe圖片來源: Fotolia/eyewave

(德國之聲中文網)如果你去德國南方巴伐利亞的酒館裡,說想要一杯"黑鬼"(Neger)或者"俄國佬"(Russe),你並不會遭人白眼,相反,熱情的酒保會為你遞上一杯白啤酒,裡面摻有雪碧或者可樂。在德國北方的基爾,也有一家歷史悠久的飯店,名為"巧克力頭";在中世紀,巧克力頭(Mohrenkopf)這種甜點是專供貴族享用的,製作要求甚高。

細小的差別

近年來,"黑鬼",或者"巧克力頭"這些詞,幾乎已經成為德語中的禁區。但是當它們用來指代各類美食時,則使用如常。語言學家穆勒-雅克(Bernd Müller-Jaquier)對此解釋說,如果人們很確切地說,"我要一個巧克力頭",並不會立刻引起歧義。言語人本身的意圖在這裡起了關鍵的作用。同樣的道理,顧客在飯店裡點菜時,說"要一盤吉普賽肉排",也不會引起種族歧視之嫌。

Hotel maid Nafissatou Diallo appears in New York State Supreme Court for a hearing where a settlement in her civil lawsuit against forme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chief Dominique Strauss-Kahn was expected to be announced, in the Bronx, New York December 10, 2012. Strauss-Kahn and Diallo who accused him last year of attempting to rape her have agreed to a settlement in her civil lawsuit against him. In a court hearing in New York on Monday, Bronx Supreme Court Justice Douglas McKeon announced the two sides had reached a deal to end the litigation, but said details of the settlement, including the amount of any damages to be paid to Diallo by Strauss-Kahn, will not be made public. REUTERS/Seth Wenig/Pool (UNITED STATES - Tags: CRIME LAW POLITICS)
頭巾妹圖片來源: Reuters

施彭霍爾茨(Liriam Sponholz)是愛爾福特大學傳播學專業的助教,她認為,語匯的歧視性,往往是被人為建構起來的,並非所有的歧視性語匯一開始就具備歧視性;一旦語匯開始牽涉到人群的特徵,它就開始帶有特定色彩。施彭霍爾茨舉例說,"頭巾妹"一詞,就帶有貶義地將戴巾的女孩與不戴頭巾的女孩主觀地區分開來;而事實上,人們並不清楚頭巾到底能造成多大差別。這位傳播學者強調,使用語匯時,一定要注意語匯的實際作用,有時,一些看似很無害的詞,卻能在日常使用中引起麻煩。

微妙的歧義

慕尼黑大學的民族學學者拜爾(Julia Bayer)指出,通常,人們都是在指稱其他族群時,會不經意間讓語言帶上歧視色彩。比如,報紙上寫"土著民",或者是"遠離現代文明的生活",又或者是"還過著石器時代的日子"。這些語匯的使用,一方面讓這些"不一樣"的族群聽起來更加生動,但同時也或多或少貶低了他們的地位。拜爾說,許多人至今還有殖民時代的觀念,即白種人是更優越的種族。而事實上,這種說法既不科學,也時常會讓人對事實產生錯誤的認知。

Symbolbild Silhouette Indianer Häuptling Federn Vektorgrafik
酋長=政界高層?圖片來源: Fotolia/Stephi

在蘇珊‧阿恩特(Susan Arndt)與安婕‧霍恩沙伊特(Antje Hornscheid)撰寫的《非洲與德語》一書中,作者寫道:"想像一下'頭領'一詞,腦中立刻浮現出插著羽毛的印第安酋長形象。再想像一下'政界高層',腦中的對應形象立刻就迥然不同了。而事實上,'頭領'和'政界高層'並沒有什麼區別。"民族學學者拜爾說,每個語匯所對應的形象都不一樣。

German President Christian Wulff makes a statement in the presidential residence Bellevue Palace in Berlin, February 17, 2012. Wulff resigned on Friday after state prosecutors asked parliament on Thursday to remove his legal immunity over accusations that he accepted favours. REUTERS/Fabrizio Bensch (GERMANY - Tags: POLITICS HEADSHOT)
酋長=政界高層?圖片來源: Reuters

根深蒂固的觀念

那麼,人們又為什麼會使用這些帶有歧視性的語匯呢?出於無意?出於無知?還是另有原因?拜爾認為,語匯的使用,其實更能體現使用者本身的觀念,而非描述的客體;即便是所謂的"異域風情",很多也只是人們腦中的想像而已。她舉例說,歐洲人從小就被告知,愛斯基摩人生活在冰屋裡,非洲人民天天穿著小草裙;儘管長大後,會從其他渠道得知這些都是錯誤觀念,但這些觀念已經深深植根於腦中。

語言學家穆勒-雅克提出了一個方法,即稱呼某一特定人群時,使用這一人群自己所使用的名字。比如,用"羅曼人"代替"吉普賽人",或者"薩米人"代替"拉普蘭人"(編註:北歐北部的原住民)。另外,如果能夠減少使用泛稱,也有助於消減語匯的歧視性。學術界已經能夠清楚地分辨語匯中的微妙差異,但這一認識要為公眾所認知,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Ruth Krause       編譯:文山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