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德法友誼中的七個驚人事實

Julia Hitz
2024年1月22日

1月22日是慶祝德法友誼的日子。但再好的夥伴關係,也難免出現磕磕碰碰:剛剛確立夥伴關係的時候,雙方還心存芥蒂,甚至惡語相向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德法友誼中有一些不為外界所知的秘辛。

https://p.dw.com/p/4Ma3D
Auf die deutsch-französische Freundschaft! Bayer und Franzose stoßen mit Bier und Wein an
圖片來源: IMAGO

1. 艱難的起步階段

1963年,德國總理艾德諾是在別人的推搡之下,才多少有些勉強地在法國總統戴高樂臉頰上親吻了一口。德法合營的ARTE電視台為此提供了影片證據:德方代表團的禮儀官看到法國總統戴高樂已經張開了雙臂,於是急中生智將有些木訥的艾德諾推向了戴高樂的懷抱。就這樣,兩位政壇領袖間的吻被載入了史冊,也為他們剛剛簽署的友好條約劃上了完美的句號。1963年1月22日簽署的愛麗舍條約為德法友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德法兩國間歷史上摩擦不斷,兩次世界中,又都是勢不兩立兵戎相見,因此雙方能夠締結友好協定絕非理所當然的事情。

簽署條約後,德法領導人艾德諾和戴高樂相互擁抱以示祝賀。
簽署條約後,德法領導人艾德諾和戴高樂相互擁抱以示祝賀。圖片來源: ZUMA/Keystone/IMAGO

此後,雙方領導人會晤的歷史性照片,也就成了德法關係日漸靠攏的象徵:密特朗同柯爾挽手,施羅德同希拉克相擁。即便是不苟言笑的梅克爾也會情不自禁地靠在馬克宏的肩膀上。不過,肖爾茨和馬克宏之間,似乎就很難看到這樣的場景了。

法國總統密特朗和德國總理柯爾手挽手向一戰死難官兵致哀。
法國總統密特朗和德國總理柯爾手挽手向一戰死難官兵致哀。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Sven Simon

2. 咒罵德國人的詞匯

愛麗舍條約簽署之際,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剛剛18年。法語裡專門咒罵德國人的名詞"Boche", "Chleu" 或者"Fritz",仍是很多人法國人的口頭禪。相比之下,德語裡倒是沒有專門用來咒罵法國人的名詞。"Boche"這個詞,於上世紀初開始在法國廣泛流傳。1915年德法之間正打得不可開交的一戰期間,一名法國人寫道:"Boche就是吃人的小丑。只要他們不能和其他民族實現和平,歐洲就不會再有德意志人,而只有Boche。" Boche這個詞源自法語"caboche",原為榆木腦袋、傻瓜之意。

後來德國著名電器生產商Bosch博世將計就計,將這個罵人的詞匯變成了品質的象徵,打出了這樣的營銷口號:"C'est bien, c'est beau, c'est Bosch" (這個真好,這個真美,這就是博世)

3. 親密的合作

沒有任何兩個國家之間擁有德法兩個鄰國間這樣多的合作關係、聯合會以及雙邊機構。作為對愛麗舍條約的補充,德法雙方在2019年簽署了亞琛協定,進一步加深了雙邊公民社會的合作關係:比如2020年建立的德法公民基金,為雙方的合作項目提供資金,而不再需要官僚機構的繁文縟節。

也沒有任何國家之間會有德法之間如此多的姐妹城市關係:2355個法國城鎮在德國擁有姐妹城鎮,相當於同英國和義大利等國姐妹城鎮的一倍以上。追根溯源,正是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在戰後開創了德法間建立姐妹城市關係的先河:1950年,塔拉廷( Lucien Tharradin)作為蒙貝利亞爾 (Montbéliard)的市長同德國的路德維希堡(Ludwigsburg)簽訂了姐妹城市關係。

4. 語言交換演繹出無數愛情故事

據說,愛麗舍條約簽署的第一年之內,德法之間就有兩千多對新人喜結連理。隨後的幾年當中,德法間的跨國伉儷就更是多得數不勝數了。同法國接壤的薩爾州正在舉辦德法跨國愛情的巡迴展覽。這項展覽是由歐洲聯邦青年會薩爾蘭分會承辦,該組織一直在為歐洲的一體化發展進行著努力。

這些夫妻的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是在上語言班或學生交換過程中,相識相愛的。而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本來就是愛麗舍條約的題中之義。國際德法青年互助會 DFJW主席比托夫( Tobias Bütow)表示:"學習語言是重中之重。相互間的交流越多,學習對方語言的效果也就越好。現在疫情已經過去了,雙方的交流活動又可以全面展開了。"

不過,過去幾年來,德法雙方學習對方語言的人數都出現了下滑趨勢。比托夫表示,法國政府已經為此制定了新的目標:到2030年時,將學習德語的人數提高10%。為此目的, 國際德法青年互助會也制定了新的策略,例如,他們會在同法國淵源較少的德東地區推廣法語教學活動。

一對德法年輕人通過學習對方語言演繹出的愛情故事。
一對德法年輕人通過學習對方語言演繹出的愛情故事。圖片來源: Julien Simons

5. 不對等的愛

法國總能讓德國人愛得流連忘返:浪漫的巴黎,甜美的生活,牛角麵包,時裝,藝術,美食,葡萄酒,法國知識分子的睿智以及法國文學的浪漫等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但一項民調顯示,法國人對德國卻並沒有愛得那麼情真意切。談到德國,法國人最喜歡用的詞匯就是"尊重",僅此而已。也就是說,雙方的愛並不對等。不過,常言道,只要友誼長存,愛情終將長久。

6. 務實精神與未來的不確定性

國際德法青年互助會在年輕人當中發起的一項民調顯示,雙方青年一代對兩國民間關係的未來並不十分看好:大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對未來持悲觀態度,不過,在氣候保護方面,年輕一代倒是願意付出共同努力。大多數人認為,應以務實態度看到德法關係,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更是強調,德法關係對歐洲至關重要。

德法年輕一代相信,德法保持友好關係對歐洲未來至關重要。圖為2022年12月,巴黎舉行的一次德法年輕人會晤。
德法年輕一代相信,德法保持友好關係對歐洲未來至關重要。圖為2022年12月,巴黎舉行的一次德法年輕人會晤。圖片來源: Mawena Rainard/DFJW

7. 好事成三

語言和文化交流不僅對德法關係至關重要,而且也應從國際視角看到兩國間的文化交流。一方面,德法兩國現在都已經變成移民國家,另一方面,講法語人口的大多數並不是生活在法國境內,而是集中在非洲大陸。雙邊交流是不是應當改成三方合作呢?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