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醫生邁入"老齡化" 亟需大量"外援"
2015年11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世界報》發表了經合組織(OECD)對2014年德國外國醫生比例的統計數據。圖表顯示:2014年,全德國共有31857名外籍醫生,其中約55%的外國醫生來自羅馬尼亞、希臘、奧地利和波蘭等歐盟國家。10%來自敘利亞和俄羅斯。還有35%來自世界其他國家,其中包括中國。
經合組織公佈的數據還顯示,德國55歲以上或更年長的醫生佔行業領域總人數的42%。也就是說,未來十年,德國10個醫生中,至少有4人要退休。在對該組織29個成員國2013年的調查中顯示,英國成為"醫療隊伍年輕化"的佼佼者,55歲以上或更年長的醫療工作者僅佔13%。當時德國55歲以上或更年長的醫生佔42%。
學習位置太少
德國醫療界,特別是全科醫生領域一直在和醫生"老齡化"問題作鬥爭,多年來已成為該領域的痼疾之一。然而,令這一問題雪上加霜的是,大學沒能增加更多的學習位置,也就是說,錄取的名額太少。未來幾年,還將有上萬名醫生退休。
此外,還有許多年輕醫生選擇半職。這就意味著,應有更多年輕醫生上班,以彌補老醫生要退休的局面。
中國醫生數量略有上升
經合組合組織的報告認為,解決這一情況的當務之急是,從其他國家引入更多醫生。但杜塞道夫北萊茵醫師協會(Ärztekammer Nordrhein)發言人弗蘭卡(Rainer Franke)對德國之聲表示,相比其他國家,直接從中國來德從醫的群體仍屬少數。近年來,在德國從醫的中國人數小幅上升。從2015年的137人,增加到2014年的194人。
來德條件
原因之一是醫生行業的特殊性,尤其是對到國外當醫生的條件就更為嚴格。
儘管德國政府從2014年開始對相應的考核及審核手續進行了鬆動,但語言考試,尤其是德語考試達標仍然是外國醫生們最重要的"挑戰"。
對那些想到德國當醫生的中國人來說,首先要具備被德國相關部門認證的學歷資格認證及工作經歷證明,及所在國的無犯罪記錄證明,然後還要在中國或德國參加德語C1的語言考試。之後可將申請信和所有材料遞交到報考醫院所在地區政府機構(Regierungspraesidium)。
發言人弗蘭卡接著說道,如有醫院為外國醫生提供工作位置,非歐盟的外國應聘者也可直接向醫院所在地區政府機構"直接申請(Approbation)"上崗,但前提是申請者首先要到大醫院申請到實習位置,在通過Gleichwertigkeitspruefung(申請人在理論和實際操作中是否具備和德國醫生同等的資質)的考核後才能提出申請。
幫外國醫生圓夢
不過話說回來,這一切沒有語言又如何實現呢?因此想從中國"直接"到德國大醫院上崗似乎也成了一種"夢想"。當然,在德國也有類似"醫生中介"這樣的機構。該機構可幫助外國醫生圓夢。
德國之聲記者在詢問德國多家"醫生中介"後得到的回答是,目前還沒有中國醫生遞交過求職申請。收到最多的是歐盟國家,及印度、伊朗醫生的申請。
該機構負責人沃爾夫岡‧肖伯(Wolfgang Schober)對德國之聲介紹說,德國缺少大量醫生,也歡迎中國醫生。與該機構有合作的各大醫院負責"甄選"符合資質的醫生。如果被"相中",將負責發出來德邀請參加在德國進行的一系列專業考核(包括醫生執照)。
肖伯還說,邀請分為短期和長期:醫院選種的候選人可以先來德學習德語,然後參加考試,或者德語過關的前提下,直接進入醫院從實習、考察到正式簽署合同,開始在德國的醫生工作。
對簽證類型也有不同,可分為:語言簽證、一年找工作簽證。之後再根據用人單位提供的合同延長工作簽證。
總之,外國醫生除了具有優秀的專業資質,德語達標是必要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