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DHL的成功秘訣

2012年7月12日

德國物流業巨頭DHL在亞洲最大的快遞樞紐在上海開始營運。DHL涉足中國市場歷史已久,集團董事會今夏更是將在上海現場辦公一個月。董事長向德國之聲透露了DHL在中國成功的秘訣。

https://p.dw.com/p/15FiF
***Das Pressebild darf nur in Zusammenhang mit einer Berichterstattung über die Firma Deutsche Post DHL verwendet werden*** Fahrzeug eder Deutschen Post DHL in China, Schanghai, Undatierte Aufnahme, Eingestellt 13.06.2012 Pressefoto: Deutsche Post DHL Charles-de-Gaulle-Str. 20 53113 Bonn GERMANY
圖片來源: Deutsche Post DHL

(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中產階層的不斷壯大,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市場。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德國郵政DHL除了將於今年7月在上海啟動一座物流中轉樞紐以外,還準備將集團總部的董事會遷至上海辦公一個月。德國之聲就此專訪了DHL董事長弗蘭克‧阿佩爾(Frank Appel)。(有少量刪節)

德國之聲:今年7月,DHL整個董事會將要移到上海辦公。這肯定是一件既費力,又費錢的事情,DHL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作出這一決定的呢?

阿佩爾:作為企業經理,我擔負著全球範圍內的責任。當然也就會經常出差,也能夠對拜訪的國家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我想如果我們能夠多待一段時間,那我們會對中國有一個更好的瞭解。我總是這樣問自己,到底中國是怎樣的?我在這方面看了很多書,也經常去中國。但每次都是停留幾天就又飛走了。如果我能在那裡多停留一段時間,包括周末,那我們就會對中國有一個更清楚的瞭解,人們真正關心的是什麼?如果我們周末能和中國人一起出去購物,這將給我們留下更清晰的印象。這非常重要,如果你在全球範圍內擔負責任,就必須明白,當地的人到底在想什麼?這不能通過上飛機、去飯店、坐飛機回來這樣的旅行來實現。而應該花更長的時間,當然我們不是要在那裡過日子,我們當然還是會住在飯店裡。但如果你長時間的在一個國家停留的話,情況就會不一樣。這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中國對於我們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未來還是如此。所以,我想盡可能的瞭解中國,感知中國發展的脈搏。所以我和董事會的同事們就想出了準備在中國待上一段時間的主意。

Deutsche Post DHL Frank Appel
DHL董事長Frank Appel圖片來源: Deutsche Post AG

德國之聲:也就是說這是您本人的主意?

阿佩爾:我也忘了這是我的主意,還是別人給我提的建議。另外一家德國企業,德國漢高的董事長也做過類似的決定,他也跟我說了一下。這不是我們的突發奇想,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我和各方的同事也就此有過交流。當然,我也非常懷念過去的時光。跟我一起曾經工作過3年的一位得力助手是個上海人。他目前在中國負責公司一部分業務。他總是興致勃勃的給我講述他的故鄉,引起了我的共鳴。所以,我們後來就有了長時間去中國的想法。

德國之聲:對於DHL來說,中國有多重要?

阿佩爾:中國非常重要,我們目前在中國的營業額已經超過40億歐元。在當地擁有超過20000名員工。中國業務憑借其43億歐元的規模已經佔DHL總體經營收入的十分之一。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中國對於我們的意義非凡。而且這種意義每年都有所增加,因為中國發展的速度很快。我們通過併購,以及公司自身的努力在當地市場中佔據了優勢。我們1980年就進入了中國,已經活躍了很長的時間。我們的管理層完全都是中國人。所以,我們在那裡的發展狀況非常好。因為我們通過僱用本地員工能很好的理解中國。

德國之聲:說起中國市場,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中國的內陸市場。另外一方面是國際貿易市場。對於DHL來說,這兩方面的哪一部分更重要呢?

阿佩爾:我們參與的當然多數是貿易活動,雖然我們在中國也有業務,但主要還都是從境外到達中國或者從中國出境的物流業務。我們在中國也有倉儲物流設施,為中國以及世界的國際大型企業服務。這其中有一些困難,我們想在中國從事更多的業務。但就像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一樣,中國政府也有許多監管措施,讓我們無法從事一些業務。比如說,我們不能在中國提供包裹快遞服務。所以,我們一年前決定退出這方面的業務。因為政策環境不允許我們這麼做。我們非常想做這方面的業務,因為我們可以創造價值。能夠在中國創造就業崗位,也就是說,我們不會搶別人的飯碗。能夠向中國提供我們的專業服務。但是,中國的政策不允許我們在那裡從事包裹或者文件的郵遞業務。雖然我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但這動搖不了我們繼續在中國擴展業務的決心。

德國之聲:DHL目前在中國的業務主要針對企業客戶。在這方面,您認為DHL在中國的優勢和劣勢體現在哪裡?

阿佩爾:我想我們最大優勢就是長年的經驗。我們在市場中的定位非常好,在文件和包裹進出境業務中佔有最大的份額。在航空運輸和海運方面也是如此。我們作為非本土公司,如今已經在倉儲分配方面佔據了有利的位置。我們用了很長的時間來做這些事情,所以今天的業績非常好,而且還有繼續發展的能力。我們強調聘用清一色的中國人管理公司,因為我們認為他們必須瞭解當地的文化和語言。而這對於德國人或是美國人來說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這些經理人員也都在其他地區的分公司工作過許多時間,他們能在歐洲或者亞洲地區積累經驗。

他們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相信我們的優勢是多年的經驗、廣泛的業務基礎以及經驗豐富的經理層,他們瞭解中國文化,能夠將中國和世界聯繫在一起。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當然也不能忽略了我們的品牌效應。所以,我們也能夠比較輕鬆的找到願意為我們工作的員工。因為他們說,我願意為一個紅黃兩色的企業工作。這兩種顏色對於中國來說當然很重要,對於我們來說也起到了輔助作用。他們對我們的品牌非常認可。

德國之聲:那DHL的劣勢又體現在哪裡呢?

阿佩爾:我認為,我們真的已經比較系統的克服了許多弱點。已經形成了一種平台,我現在不認為有什麼因素能阻止我們繼續發展。我們在中國的經理層和中國政府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品牌的知名度很高。這一切都讓我們有可能繼續系統的發展我們在中國的業務,並從中國巨大的發展動力中長期受益。

德國之聲:您剛才也說到了DHL是一家紅黃兩色的公司。公司幾年前曾經有一句廣告詞,翻譯過來大概就是說"有誰能比我們更瞭解亞洲?"同時,有人提出批評說,DHL完全摸透了在中國生意的方式,和政府的關係發展的很好。在他們的眼中,這才是DHL今天為什麼在中國如此成功的原因?對於您來說,這是DHL在中國成功的秘密所在嗎?

阿佩爾:我認為,首先我們在中國做生意已經很長時間,對當地的情況非常瞭解。另外,無論哪一個企業在世界上的哪一個國家,都應該努力和決策層保持良好的關係。在德國或者美國也都是如此。企業必須明白政府是出於什麼原因做出的決定,所以,跟非常有必要和政府搞好關係。能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方法就是和會說當地語言的人一起合作。如果我作為德國人去法國,而且我的法語又說的不好,那我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法國政府為什麼會做出某種決定。這其中更好的解決辦法是聘用法國當地的經理。所以,我們總是希望用當地人出任經理的職位。當然我們會在給予其重任之前培養他們。能夠和他們用母語交流總是最好的,我認為我們在中國培養的良好關係不僅僅因為我們在中國的歷史悠久。我們與中外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已經有很長的時間。這也跟我們的經理層會說中文有關,跟政府打交道的時候,不用翻譯當然要好的多。德國之聲的聽眾更應該能體會到這一點。當你不會說對方的語言時,有很多實質性的內容會流失。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和政府層保持良好關係的秘密。

DHL in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在政府對市場的監管方面,歐盟商會最近公佈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有48%的在華歐洲企業考慮撤出部分業務。他們抱怨政府的准入和監管機制使他們失去了很多商機。DHL也屬於抱怨的企業之一嗎?

阿佩爾:就像我剛才說過的,我們當然希望能為中國的內陸市場做出貢獻。我在面對中國政府時的一貫立場是,我們能創造就業,請允許我們提供專業的服務。物流基礎建設發展的越好、越快,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我對中國內陸市場的管制措施深表遺憾,我們在這裡確實錯失了一些良機。但我們同時也在其他領域看到了許多機會。別人怎麼做我不知道,因為我對這其中的細節瞭解不多。但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我們的一貫立場是,貿易壁壘越少、管制條例越少、對生意來講也就越好。生意越好、越多,那當地國家的人民也就能更好的從中受益。我們確實有許多不能涉足的領域,但這對我們長期的業務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如果有一天DHL能進入內陸物流市場,當然會非常高興,所以在這裡我們預測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相當巨大的。對於其他領域的企業來說,枉加評價可能是比較自大的。因為我不太瞭解他們所面對的規章制度。

德國之聲:您以前也說過,中國是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主力。但最新的數據表明中國經濟這輛快車的速度正逐漸放緩。你覺得目前的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中所蘊藏的最大風險在哪裡?

阿佩爾:我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模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可行。其經濟發展的速度與過去幾年相比有所放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中國經濟的基數已經變得很大,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如果還是想在發展速度上和過去保持一致的話,那這只是就是相當大的一個絕對量。因為一個較小基數的10%可能比較大基數的5%要少許多。所以,我們認為中國在未來仍會實現持續增長。我覺得,那裡有足夠的人,產生足夠的需求。也有足夠的人想要,或者已經進入中產階級。這會產生巨大的需求,給中國帶來持續性的發展契機,我對這一點毫不懷疑。如今一直存在的最大風險是原材料價格的上升。如果這一情況持續下去的話,中國和西歐都會受到影響。因為中國沒有太多的原材料資源,而我覺得這與下行的風險相比是對中國經濟更大的威脅。而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則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個現象了。

採訪/編譯:任琛

責編:葉宣